消费者行为研究对什么最有用消费者行为研究既直接影响决策,也可以为已定的决策提供辅导;既可以影响高层,也可以为一线提供战术辅导……在所有的作用中——“同花异果”的中外企业消费行为研究需求消费者行为研究不是孤立地、单纯地研究一个学术结论来论证中国消费者的行为趋势,也不是长篇大论严格推理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企业服务。然而,中国企业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要求和希望的结论,与西方成熟企业有巨大的区别。中国企业明确地要求消费者行为研究揭示消费者采购行为、采购习惯,以及款式、样式、内心偏好、外部采购干扰等可以直接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发挥作用,直接帮助企业一线销售人员,从而立刻提升销售业绩或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西方企业明确要求消费者行为产品研究的最终结论,要可以指点企业的营销决策,比如是否应该进入一个市场?如果进入这个市场,那么消费者的哪些行为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发展,哪些行为会对企业的市场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要通过消费者行为揭示的规律,来测算进入一个市场的投资回报周期,从而由董事会做出最终决策,是否应该进入以及以何种形式进入某个市场。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短期和长期上,或者表现在战术和战略上,也同时表现在企业的管理层级上。中国企业偏向短期的战术行为,直接需要提高对消费者行为认识和理解的企业人员集中在一线的夹层中,而西方企业偏向长期的战略决策,直接需要提高对消费者行为认识的基本上都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而不是基层的员工。消费行为研究为企业的哪个环节服务凸显价值最大化后面是我们为西方零售企业客户提供的调研报告要点,这个要点为企业回答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否应该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应该何时进入中国市场?这个报告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消费者行为、信仰以及习惯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一些中国市场消费者行为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报告关键内容的分析,希望读者可以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首先应该对企业高层产生影响,应该直接作用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而不是为已经做了的决策提供执行辅导。虽然,消费者行为研究完全可以为一线提供战术的辅导,但是,应用在决策环节的效应远远大于应用在战术层面的效应,这是不言而喻的。2005年7、8、9三个月,我们在北京、上海、成都、沈阳四城市,选择中等收入群体中男、女各600人进行了一对一访谈,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数据:购买服装品牌的关键要素中,92%强调质量,81%强调健康,76%强调对消费者的关注,而合理的价格仅仅排在第五,为73%;在选择购物地点时,52%强调质量,39%强调服务,36%强调广泛的选择性,性价比排在第五,为27%;在调研的群体中,品牌识别正确的比率为83%,78%的受访者明确肯定当一家零售店没有他们偏好的品牌时,一般不会购买其他的品牌。调研还有一些新的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购物环境不满的比率非常高,其中48%的女性对购物环境不满,而在美国这个数字只是30%;63%的男性对购物环境不满,这个数字与美国男性不相上下。虽然在2004年12月,中国已经在零售领域对外资开放了二、三级城市,但是,并没有发生当初许多媒体、官方机构预言的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入这个市场的情况。中国消费者在家电、生活改善耐用品方面有很强的对外国品牌的偏好,但是,在食品、个人保健产品类别上,对本地品牌的偏好是对外国品牌偏好的两倍。服装、鞋帽品类,主流消费群在外国品牌和本土品牌方面没有明显的偏好差异,但是年轻人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在服装和鞋帽品类上,有相当强的对外国品牌的偏好。因此,如果是食品以及个人保健类产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关键战略重点是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从而足以打动主力消费人群;而电器和家用耐用品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特品牌识别;服装、鞋帽类的企业应该将战略重点放在高收入人群上。当然,中国消费者对零售店还有太多的不满,比如货品品种不全、摆放不合理、结账时间漫长等,这些都是外国零售企业决定进入中国前要进行详细战略权衡的。只有经过全面的对中国消费者的衡量,才可以对企业进入一个市场提供理性的、客观的、慎重的评估,以及投资回报周期。这不是依靠热情、冲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