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关于质量保证协议合同编号:甲方(需方)签章乙方(供方)签章甲方授权代表人:乙方授权代表人:签订日期:年月日签订日期:年月日甲方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乙方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前言甲乙双方本着“质量第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经双方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的控制乙方提供给甲方的产品(以下简称产品)的质量,明确甲乙双方承担的责任,以及供需双方在履行协议中出现纠纷时的协调解决工作,特签订本协议。本协议正文所涉及条款为通用质量管理要求(含附件)。本协议是经济合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文通用质量管理要求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甲乙双方郑重承诺:认可本协议中的所有内容并切实予以履行第二条本协议甲方包括:(工厂名称)第二章定义第三条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协议内容,特将有关术语定义如下:1)不合格品:乙方产品在甲方检验、使用及售后过程中若有任何一个项目不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甲方的技术质量要求(包括甲方正式受控生效的《企业标准》、《通用技术规范》、《部品规格书》、技术条件、甲方设计图纸、认定样品等)及经甲方认可的乙方《企业标准》中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的,为不合格。2)代用:不合格品经甲方确认同意降低标准使用的产品为代用品,其降级使用称为代用。3)售后故障:乙方向甲方提供的产品,在甲方的整机销售使用(按整机出厂日期起算3年)过程中,因乙方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甲方整机出现的故障。4)安全缺陷:可能构成人身安全危害的质量缺陷为安全缺陷。5)停产损失:因乙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致使甲方生产线停产而造成的损失,按元/人·小时计算(工时有甲方进行计算)。(工时由甲方生产部门进行核算)6)返工损失:因乙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致使甲方进行返工而造成的损失,按元/人·小时计算(工时有甲方进行计算)。(工时由甲方生产部门进行核算)7)附带损失:因乙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甲方其它相关的损失。8)产品质量缺陷分类:按产品质量缺陷的严重程度分为Z、A、B、C三(四)类。其中Z类不合格:可能构成人身安全危害的质量缺陷为安全缺陷;A类不合格:对整机功能、产品质量及生产正常操作有严重影响的缺陷;B类不合格:对整机功能、产品质量及生产正常操作有一定影响,但可以经过处理后符合基本质量要求的缺陷;C类不合格:对整机功能、产品质量及生产正常操作没有影响,如包装等轻微缺陷,或小部分物料的结构、尺寸等一般缺陷,但可以通过重新逐件确认的方式筛选出合格品。(C类问题判定太重,按上述C类的应该划分到B类,C应该是很小的问题,不需要加工或者挑选的)9)批次质量问题:产量或销量大于200台的同一机型产品,因同一失效机理引发质量问题,其比例大于1%时,定为批次质量问题。10)入厂检验批不合格:在入厂检验过程中,甲方按《产品技术规格书》(即EDE资料)的项目内容进行检验,当不合格品大于Re时,则认判定该批产品为入厂检验批不合格。11)生产使用批不合格:乙方产品在甲方生产过程中,若产品不合格率大于0.5%且不合格数在大于等于5个时或者该产品加工出来的制品不良率达0.5%以上时判为生产使用批不合格。12)摸底试验:乙方产品在批量供货过程中,甲方对产品随机抽样进行相关测试的试验。13)认定试验:按照相应的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结合甲方实际使用情况,确立的乙方产品的符合性验证试验。14)月度批次合格率:(每月1日至月末乙方同一产品提交检验的合格批次/每月1日至月末此类产品提交检验的总批次)×100%。15)产品售后不良率:售后一年内发生的乙方产品不良数/当年供货数。乙方向甲方提供的产品,在甲方生产的整机销售过程中,因乙方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甲方产品出现的故障。乙方有责任确保3年内(安全及电磁兼容件5年内,按整机出厂之日起算)的不良得到控制及赔偿,甲方以售后产品失效不良率对乙方进行考核。要求:产品售后不良率:――(?)≤0.1%第三章质量责任第四条乙方产品入厂检验批不合格的处理乙方产品在甲方入厂检验时被判为批不合格时,乙方须作退货处理,若属可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