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论文选读之二基于学习者视角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惟存教育实验室王天蓉ann@eyecn.com柳栋being@eyecn.com2000年11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可逆转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对于教育亦是如此。信息技术本身虽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的革命,但它却是这场必然发生的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作为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既包括基础设施又蕴涵着人类的高级智慧。信息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而且为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与工具。高新技术已成为营造新型文化学习的强有力的催化剂。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政府做出了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决策,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与之相应的网络资源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使得人们难以准确地定位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虚假与污秽信息则污染着人们的心灵。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日趋丰富,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却亟待提高,特别是符合学习规律的资源有序组织更急需研究与解决。在另一方面,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特别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着重物轻人的现象――比较多的是从技术本身出发,很少从技术的使用者角度来探讨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信息资源的技术组织人员对信息组织缺乏理性思考,信息组织的过程中忽视了人的因素,信息没有按照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学习活动的规律进行组织;另一方面,基层的学科教师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却缺乏把握,难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科学组织,实现有效教与学。因此,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是目前大家面临的现实课题。我们认为:全球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趋势对现代人的能力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会有效地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这就需要资源建设者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其中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信息的组织方式,以及它们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关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本文所讨论的网络环境是指构成国际互联网、以及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局域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内容本身,记录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表达形式,信息组织的结构,以及信息传播的手段等要素。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选取、组织、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有效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就是指人们根据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或属性),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网络教育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从而有利于网络教育信息的存储、传播、检索、利用,以满足人们对网络教育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因此,要研究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首先要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1).从内容上讲,网络信息资源具有:a.数量上的海量化现代微电子技术以其高强的集成度、柔性的系统结构和严密的处理方式保证了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上的海量特征。b.种类繁多在网络信息中,除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大量的非文本信息,如图形、图像、声音信息等,包括全文信息。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非规范、跨地理、跨语种等特点。c.分布开放,但内容之间关联程度强网络信息被存放在网络计算机上,一方面由于信息资源分布分散、开放,显得无序化;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特有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使得内容之间又有很强的关联程度。(2).从形式上看:a.非线性超文本技术的一大特征是信息的非线性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