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重点药物总结药理学重点药物总结一.氯霉素的概述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性状:白色针状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在甲醇、乙醇、丙酮、丙二醇中易溶。在枯燥时稳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煮沸也不见分解,遇碱类易失效。二.氯霉素的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耐氨苄西林B型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所致、对青霉素过敏的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2.可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3.沙门菌属肠炎合并有败血症亦可应用氯霉素。三.氯霉素的不良反响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响是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响。其中,有二种不同表现形式:(1)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与氯霉素应用的剂量大小及疗程长短均有关。临床表现为贫血,并可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2)与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响是严重的、不可逆性再障,其病死率高,少数存活者可开展为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生再障者可有数周至数月的潜伏期,不易早期发现,其临床表现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如瘀点、瘀斑和鼻衄等,以及由粒细胞减少所致感染征象,如高热、咽痛、黄疸、苍白等。绝大多数再障患者于口服氯霉素后发生。药理学第一章绪论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响的表现。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病症。药物的不良反响: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响。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响,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防止。2、毒性反响: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响,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防止。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4、停药反响: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响。5、变态反响:机体承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响,又称过敏反响。6、特异性反响: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假设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响(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那么强度越大。质反响: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响性质的变化。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平安。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响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冲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冲动受体产生效应。冲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冲动受体而产生效应。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1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滤过(水溶性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