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金融机构治理路径选择提要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在两权分离下有关控制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在有关公司治理的研究文献中金融机构只是一般公司治理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直至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银行业持续低迷、美国“安然事件”相继发生之后金融机构自身的治理问题才逐渐得到更多关注本文提出将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相耦合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理念比较国际上几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总结了转轨经济背景下我国四类特殊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而剖析了金融机构的现有治理状况并探讨了未来我国金融机构治理的重建和完善路径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控制权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涉及公司内部各利益主体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分配单纯从公司内部讨论公司治理结构已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公司治理的诸多问题公司治理不仅限于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且是公司内外所有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内部机构和外部机制来实施的共同治理一、公司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一)国际上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1、市场导向型以英美为代表该模式一般被视作公司治理的经典模式它是基于股东价值观的狭义公司治理其特点为公司内部只设立单层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外部董事)和执行董事共同参与公司治理外部董事所占比重较大所有权比较分散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相对困难易于出现“弱势股东和强势管理层”的问题2、银行导向型以德日为代表该模式的特点是具有完整的双层董事会(执行和监督董事会)所有权相对集中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公司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这是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广义公司治理例如日本的公司治理实行法人交叉持股和监督的主银行体制这种银企关系确保了银行扮演代理监管人的角色从而有助于克服管理者和企业之间的代理问题3、家族监控型以东亚和拉美国家为代表该模式的特点是股权主要集中于家族家族成员广泛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和控制譬如在韩国的公司中家族是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家族控制董事会董事会决定管理层的任免该模式在公司初创阶段具有决策效率高的特点但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家族可能难以控制整个公司家族股东与外部股东之间将会逐步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当前韩国的公司治理已开始抛弃这种模式转向外部监控为主导的治理模式4、转轨经济型以俄罗斯和中东欧为代表其共同特点是国有企业众多产权界定不清晰同时法律体系较为混乱其中俄罗斯的公司治理兼具市场导向型和银行导向型的某些特征是转轨经济中所特有的的混合型模式其公司治理的最大问题就是内部人控制目前俄罗斯也正在采取诸如引入外部股东等形式来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二)我国特有的公司治理模式1、国家控制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主要集中在国有股东多数研究对其股权性质、集中度与价值、绩效之间的实际分析结果倾向于负面评价认为该模式存在诸如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形同虚设、监管机制失灵、公司激励不足、资源低效配置等特点2、法人控制型法人企业的股权相对集中在各类法人股东仍以集中为主但法人股东在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相对积极在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上面临着更多的收购和兼并威胁与国有企业相比该模式的公司治理更加有效一些3、家族控制型家族企业的权力机构呈现出保守型、封闭式的特点企业创业者本人或创业者夫妻、兄弟、父子等拥有或共同拥有公司全部的所有权所有权高度集中家族企业的内部机制主要是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的分配和制衡4、过渡控制型过渡性企业均为我国转型经济中的特殊企业例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因政策的特殊规定而存在的公司其产权安排是强制性的而非市场化选择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二、转轨时期我国金融结构治理状况1、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存有较多缺陷我国目前的金融资源绝大多数控制在国家手中在金融机构中国家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尤为突出接收、管理和处置母体银行划转不良贷款的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完全是国有独资导致产权主体虚置、内部人控制等问题2、金融机构面临更加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于一般公司而言委托-代理关系主要体现在股东(出资人)、董事会和管理层这三者之间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