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广州市天河中学汤向东摘要:本文提到的“多起点”是指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异。本文主要研究针对高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多起点”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其原有水平上向前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多起点”可以采用的策略进行研究,并找出适合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多起点”的策略,旨在对信息技术教师有一定的启迪。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高中、多起点进入崭新的21世纪,信息化已广泛深入到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的社会公民,已成为当前教育探索和关注的焦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并且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教育时期和90年代末开始的信息技术教育时期,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抓住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契机,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一、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问题1、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学习计算机语言为主的程序设计教学阶段;以学习办公自动化软件为主的应用软件教学阶段;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阶段,目前正处于从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阶段向信息素养培养阶段的过渡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发展极其迅速,特别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以后,全国掀起了一个普及信息技术知识的高潮。在2000年以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名称叫做“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后,改名为“信息技术”。教育部也在99年11月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计划中,还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即2001年起高中开始设为必修课,2003年起大部分初中开设为必修课,2005年起大中城市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2002年初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51名中小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生达4000万,而英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小学平均12.6人拥有一台计算机,中学则为7.9人/台,新加坡小学中学人数与计算机的比例高达2:1,由此可见,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其他学科老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一般较低,还不具备相应的信息能力,不能承担指导学生信息活动的重任。实际上,即使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由于一些人是从其他专业(如:数学、物理等)转行过来,其信息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还有部分教师是从计算机教育时代一路走来,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1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多起点”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高中表现尤为明显。由于进入高中的学生来源不同,原来所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同,学生入学时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严重。对于同样的内容,有些学生已经掌握,再学起来会感觉索然无味,而另一些学生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听起来一脸的茫然。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多起点”的问题1、对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在学生中确实存在多起点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笔者设计了《新课程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调查问卷》。于2003年9月对3所学校高一年级共7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2份,回收问卷336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从调查结果来看:①第1题:从小学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的有210人(占62.5%),从中学开始学习计算机课有105人(占31.25%)。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②第2题:有86.61%的学生在家中可以上网,可以看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