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虚假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培训班第一讲财务报告粉饰特点及辨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陈敏教授)一、财务报表粉饰原理1、高估收益;2、低估收益;3、高估股东权益;4、低估股东权益;5、低估负债。二、粉饰报表的手段归类(一)合规性分类1、合规手段利用财务与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选择性与变更性、利用权责发生制弹性。2、投机手段利用会计制度缝隙以及实质与形式界限的模糊性,如(1)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如深深宝1999年报;(2)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如福建水泥1998年报;(3)利用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如粤高速2001年报;(4)利用关联方间非货币性交易,如陕长岭2000年报;(5)通过债务重组制造虚拟资产,如世纪星源;(6)托管经营,如陕长岭2000年报;(7)利用合并范围的例外,如安然、银广夏2000年报。3、违反原则手段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不遵循一致性原则、不贯彻谨慎性原则,如(1)利用债务重组制造收益;(2)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费用、收益;(3)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事项;(4)虚假发行股票;(5)或有事项不披露;(6)将经营不善的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合并会计报表又将其排斥在外,合并报表中形成虚拟“投资”。(7)投资收益魔术;(8)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9)低估负债、费用挂帐;(10)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等。4、非法手段制造虚假交易、伪造原始凭证,如(1)伪造虚假交易,如银广夏2000年报。(2)货币资金或固定资产造假,如东方电子。(二)技术性分类职能含义粉饰手段分类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归属混淆分类界限计量确定会计要素计量基础,计算损益随意变更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确认确定会计要素的入帐时间不遵循确认标准,利用确认时间的弹性披露在报表附注中对报表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对报表中没有的内容,但对投资者利益有影响的事件进行披露。披露不充分,该披露不披露三、粉饰报表动机1、奖金动机;2、保全官职及升迁动机;3、上市动机;4、高价发行股票动机;5、配股动机;6、炒作股票动机;7、规避处罚动机;8、借款动机;9、避税动机;10、甩包袱动机(新任领导);11、平滑利润动机等。四、财务报表质量分析框架和五大步骤1、辨认关键会计政策如公路企业的折旧方法、零售业公司的存货计价,房地产企业的收入确认政策等2、评估会计弹性(a)会计弹性指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余地(b)会计弹性大小受制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c)会计弹性越大,会计信息的分析价值越大(d)弹性领域较大的会计政策包括:八项准备、折旧政策、存货计价、无形资产摊销、收入确认、或有事项、关联交易等。3、评价会计策略(1)企业选择的关键会计政策与行业惯例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战略与众不同,还是其他原因?(2)企业管理当局是否存在利用会计弹性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3)企业是否改变会计政策和估计?理由是否充分?影响如何?(4)企业过去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是否合乎实际情况?(5)企业是否为了特定会计目的而进行交易设计或从事缺乏商业理由的交易?4、评价信息披露质量(1)企业是否披露足够的信息以评估企业的战略及其经济后果?(2)报表附注是否充分解释关键的会计政策及相关假设?是否合乎逻辑?(3)企业是否对其当期经营业绩进行充分解释?(4)如果因会计制度或准则的限制导致企业无法对其关键成功要素进行计量,企业是否提供额外的信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对这些成功要素的管理方法?(5)如果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拥有多个营业分部,企业是否编制分部信息,分部报告的质量如何?(6)管理当局如何对待即将来临的不利消息?(7)企业与投资者、财务分析师的关系如何?是否向投资者提供企业详尽的业务和经营信息?5、辨认危险信号,包括(1)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动,经营恶化时尤其应当注意;(2)未加解释的旨在“提升”利润的异常交易;(3)与销售有关的应收账款的非正常增长;(4)与销售有关的存货的非正常增长;(5)报告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6)报告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7)过分热衷于融资机制,如与关联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