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企业信用建设调研报告尊敬的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会员所有,普通vip会员无权查看,服务咨询电话:0825-669800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构筑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信用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信用安徽”的战略决策,在这一大背景下,XX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用建设,把信用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信用田家庵”。为健全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各项运行机制,我们根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对我区企业信用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作了以下粗浅的分析和思考。一、我区企业信用建设的现状(一)信用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法制和道德宣传的深入,我区企业开始重视信用建设,信用观念、信用意识在大多数企业中逐步树立,信用水平不断提高。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企业、机关和金融机构认为近年来XX县区企业的信用状况是提高的。在各类企业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信用水平提高较快。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1家;诚信纳税户40户。涌现了蓝天化工厂、亨得利钟表眼镜公司等产品信誉好、纳税诚信度高的企业;凤凰绣品公司连续26年在上海口岸保持免检信誉;发强玻璃集团、新光华印刷机械公司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区酿造总厂2002年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二)信用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对客户信用状况评价总体较高。在调查的15家企业中,认为客户信用状况良好的9家,占总体60%;认为客户信用状况一般的4家,占总体26%;认为客户信用较差的2家,占总体14%。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基本认可企业信用。在工商、税务(国第1页共7页税、地税)、经贸、乡企、城建、蔬菜、统计、技术质量监督等部门共9家单位中,认为企业信用良好的3家,认为企业信用一般的5家,认为企业信用较差的1家。(三)失信现象仍较普遍我区在经济社会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失信和失范行为也比较严重,如假冒商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价格欺诈、拖欠逃废债务、虚假广告、偷逃税款、商业贿赂等等,体现在众多的层次和方面。我们作了一个调查,2003年,区法院立案裁定的经济案件242例,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工商调解经济纠纷150件,金额15万元;被工商部门查处假冒商标案26起,销售伪劣商品案35起,虚假广告案31起,消费者投诉1838起。二、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的必要性(一)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增长幅度不断提高。据经济学家研究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信用存在密切的联系:人均gdp在300-500美元间,企业信用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人均gdp在500-1000美元间,企业信用则被大肆破坏;gdp在3000-5000美元间,是企业信用重组阶段;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企业信用便进入良性循环。我区到2003年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98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11253元人民币,约合1400多美元。这说明我区目前正处于信用破坏和重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取得新的发展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建设,并不断的优化企业信用环境、完善企业信用制度。(二)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是形成社会信用体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信用资源的需求者和受益者,又是信用资源的供给者,是构筑市场信用网络的微观主体,在信用网络的形成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只有当绝大多数企业作出“守信”的选择,坚持诚信的原则,信用体系才会有效形成,信用资源才会有效开发。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第2页共7页立,必须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开展,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既会有力的促进个人信用的提高,又会对政府信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抓住企业信用建设,就是抓住了整个经济区域的信用网络建设,也抓住了形成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和突破口。(三)企业信用现状迫切需要推进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