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篇一】“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最佳产量。”“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响果树来年长势。”……4月4日,在**县**镇**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20XX年之前,**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暗下决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说干就干。20XX年初,**开始外出考察,结合**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当年,**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自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总算流转到了50亩土地,种上了中桃9号、中桃10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据了解,中桃9号和中桃10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200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18%~20%,第1页共8页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1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7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远距离运销。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苦笑着说。就在**为技术难题发愁时,**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了门,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支持。好事多磨,20XX年,合作社的50亩桃林迎来了首次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售一空。20XX年至20XX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328亩,发展种植桃树288亩,李子树4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30亩,带动74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自己所有,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150亩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足的**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篇二】第2页共8页“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4月14日,**县**镇**村贫困户**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500多元。**村属深度贫困村,距**集镇25公里,全村15个村民小组388户15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1户716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20XX年10月,村民**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路。起初,**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到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