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安全系统的认识方法一、人类对机械安全的认识阶段安全问题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机械作为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工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看,人类对机械安全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1.安全的自发认识阶段在自然经济(农业经济)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劳动个体使用手用工具的初级劳动,人们在考虑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无形中解决了安全问题。在这个阶段,人类不是专门解决工具的安全问题,而是由于生产技术需要,不自觉地附带解决了安全问题,因而有很大的盲目性。2.安全的局部认识阶段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动力(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大量的机器代替手用工具。但劳动者在使用机器过程中受到的危害大大增加,为了生产不得不考虑安全问题。这时主要针对某种机器设备的局部、个别安全问题,采取专门技术方法去解决。例如,给锅炉装设安全阀,为机器加一个行程限位开关等,从而形成局部解决安全问题的局部专门技术。3.系统安全的认识阶段进入工业化时代,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生产技术向复杂化、规模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分工的专业化形成了分属不同部门的生产方式和相对稳定的生产结构系统,对安全问题的局部认识已经很难适应要求,需要从机械整体系统的各个方面去考虑安全问题,形成了在某一生产领域应用的、从属于生产系统并为其服务的系统安全。例如,化工机械安全、建筑机械安全等,其特点是以解决机械事故为目的的安全技术。4.安全系统的认识阶段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使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出现了在安全问题上纵横交错的复杂局面。机械已经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不仅仅限于一台机械设备或一个生产领域,而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在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全面进行安全工程设计,提出安全要求,进行安全决策。这就要求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从更高的认识角度,用安全系统的观念和知识结构武装头脑,去解决机械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对象还是机械,这里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人的认识角度和思维方法的转变。二、安全系统理论简介系统安全和安全系统不仅仅是组成词的顺序换位,而是有其各自特定的概念,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显著的差异,表现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系统的过程不同,系统的目的也不同。1.系统安全的认识方法系统安全的认识是在近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基础上形成的,以机械系统为例,机械系统由机械设备、工夹具、被加工工件或物料、操作人员及加工工艺等多个基本要素组成,组成要素之间互相关联和制约,形成了制造系统的结构,并决定了制造系统的性质;系统的过程是生产要素(原材料、能量、信息等)的不断输入和有形财富(产品)的不断输出的过程;系统的目的是追求生产的高质量、短周期、低成本,把制造资源转变成财富或产品。在这样的生产系统中,安全作为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条件,围绕防止和解决系统发生的伤害事故问题,为系统的主要生产目的服务,但仍处于生产的辅助地位,与具体应用、服务的生产系统紧密联系,更多地表现出安全实用技术的特点。系统安全的认识是根据经济生产部门的专业分工,把安全问题分门别类地按物质生产的不同应用领域和生产的不同手段,分成为不同的系统安全,缺乏一个独立的、整体的安全理论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局限于附着在某种生产专业技术理论的应用层次上。其根本缺陷是没有从思维方式和认识的源头上解决对安全的认识。2.安全系统的认识方法安全科学不是只附着于某个生产系统而存在,不是以它存在和应用的领域去划分,而是从安全的角度和以安全为着眼点建立的独立学科,它不同于具体的生产技术学科只研究生产领域中的某个别方面、个别领域或个别问题,不能归结为只是研究或解决具体安全问题的技术方法,而是揭示安全的内在本质与一般规律,并运用这种普遍规律和理论去解决具体应用领域中不同活动模式与机制转换中的安全问题的。安全科学是有自己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