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委员会奔小康调研报告我们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组、474户2248人。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有党员30名。长期以来,由于我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发展非常缓慢,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年以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为契机,以加强支部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团结党员开拓创新办实事,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挖穷根,使全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年人均粮食410公斤,人均纯收入1112元,分别比*年增长了46%和49%,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初步甩掉了“贫困村”的旧帽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努力建设一个好班子和一支好队伍,为群众脱贫致富撑起“主心骨”我们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多年来,班子算的是“温饱帐”,群众叹的是“行路难”,穷不思变,怨天尤人,苦熬苦等像一种隋性气体,软化了班子的战斗力,涣散了群众的进取心。20*年,农村“学教”活动开始后,在上级党组织的帮助下,我们村支部一班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制度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以创建一个好的支部班子,谋划一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为工作重心,重新树立起了治穷致富的决心,并把这种决心转化为群众的发展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一是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我们村支两委把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保证,在学教活动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村入户,召开田坝会、恳谈会、交心会,组织全体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开展“面对贫困怎么办,面对贫困怎么干”的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村党支部一班人首先克服了畏难情绪,消除了守旧思想,最后形成了一个共识: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那就是支部的失职;不能改变全村的落后面貌,那就是班子的耻辱。一位村干部深有感慨地说:不抓经济的发展,就没第1页共4页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抓群众的富裕,就没有代表群众的利益;不学“三个代表”,就会忘记党性和责任。通过“学教”活动,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党员该干什么,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该怎样干。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村干行为。为了决策科学、管理民主,消除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支部工作。为确保班子的民主决策,建立了《村党支部议事规则》;针对以前群众找干部难的现象,制定了《村干部值班制度》;为了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救济粮款分配的公正,我们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对群众的疑问给予解释答复。去年在公布修路集资款时,有群众反映开支失实,我们专门进行了核对查实,及时清退了一笔300多元的不合理开支。三是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双带”作用。为了巩固和扩大学教活动成果,持久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村支部的战斗力,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在每个党员家中都挂上“党员家庭”的牌子,让党员接受群众的监督,使之既有荣誉感又有约束力。我们还通过党员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要求每位党员在生产和生活上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实行帮扶,以带动所在村民组的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现在全村有17名党员联系了28户贫困户。这之中,班子成员又分别承担了特困户的帮扶工作。作为支部书记,我首先就联系了4户特困户,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村民黄兴华想买拖拉机搞运输,差资金时找到了我,我立即取出了自家存款,又找亲朋好友多方筹措,终于使黄兴华成了全村有名的运输专业户。青年农民杨登伟曾是远近闻名的懒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支部委员李俊福一次次上门找他谈心,又和他一起搞天麻种植,并为他垫付种子肥料款,两年时间帮他走上了富裕路。据初步统计,两年来,全村党员共为群众提供帮扶资金1.7万元,提供致富信息300多条。二、结合村情理思路,苦干实干谋发展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思路的开阔。村支部充分认识到,水缺第2页共4页乏、路难行、土贫瘠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