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仝丽娟李传中柏玲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摘要把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总结出在每个阶段的研究特点和研究重点。关键词社会网络企业知识管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由社会学家根据数学方法﹑图论等发展起来的定量分析方法,近年来,该方法在职业流动、城市化对个体幸福的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国际贸易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网络分析是社会学领域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社会学家们利用它可以比较得心应手地来解释一些社会学问题。许多学科的专家如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面临许多挑战时,开始考虑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已经知道人际间联系对信息获取(格拉诺维特,1973;艾琳,1977;博特,1992)很重要,同时我们也知道知识创造是一个社会过程(米德,1934;维特根斯坦,1953;伯杰和拉克曼,1966),需要知识的主体——人的相互交织促进知识的。因为在人的所有活动中,社会网络都是一个现实存在。既然在管理、经济等各领域都存在社会网络,那么,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企业知识管理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就是以企业所在的内、外部环境为导向,以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为轴线,来探讨网络联系的强弱、网络规模、网络范围及联系机制对知识获取、共享、转移、创新、应用等产生的影响及功效。该研究主要是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ocialnetworkanalysis,SNA)对知识管理进行定量研究。为了了解目前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的现状,我们在Emerald、ProQuest、SpringerLink、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得到国内相关文献7篇,国外相关文献31篇1。文献调查结果显示,学术界对社会网络分析与知识管理的交叉研究起步较晚,自2005年开始,相关文献数量才开始有明显增长趋势。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标题分析发现,学术界对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可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从理论上探究社会网络分析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一种工具1999年,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收集和分析群体中人际间联系模式的诊断方法,首次被哈佛大学的汉森(MortenT.Hansen)引入知识管理领域,用社会网络中的弱联系(WeakTies)解释组织内部知识转移问题。研究结果发现,部门间的弱联系(weakinterunitties)利于发现存在其他部门的有用知识,但却不利于部门间复杂知识(ComplexKnowledge)的转移,只有存在强联系(StrongTies)才能实现复杂知识的转移。2000年,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项知识管理实践由IBM知识基础组织学院(IBMInstituteforKnowledge-BasedOrganizations,IKO)首次1对“socialnetworkanalysis(社会网络)”与“knowledgemanagement(知识管理)”进行了关键词排列组合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1997~2008年。提出2。IBM的研究者们在进行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改进知识创造和分享”的相关研究后认为,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知识创造和分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识别组织中促进信息、知识有效流动的核心人物,注意他们有时候会成为组织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②识别组织内部网络中的边缘人物,如果是高层管理人员,会延缓决策;③辨识某一小组与整个网络的关系,判断其与整个组织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分享情况。在企业实践中,IBM一直积极利用社会网络促进知识管理,如开辟“创新智慧园”,可直接接收全球30多万名员工提交的创新想法和实施方案,加快知识流通,促进知识共享。2001年,作为IBM管家的帕克等(AndrewParker,RobCrossandDeanWalsh)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了《社会网络的隐藏力量》一书,详细讲述了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他们认为社会网络分析的确能够促进非正式组织间的知识流动,改善正式组织内部的知识活动,推进部门间的合作。同年,文聘塔斯(WenpinTasi)通过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