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经济篇(07/1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摆脱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现有的落后的经济机制,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环境。要完成各项任务,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切实转变观念,实现在“好”的前提下经济“快”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增加反映经济发展“好”的指标的权重,加强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考核。尤其要完善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使之成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三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四是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并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应引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积极开发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消耗,防治污染。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五是健全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完善能源环保政策、竞争政策、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健全促进节能降耗减排的考核体系和奖罚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30年改革开放很好地实现了它的预期目的:第一,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1978年-2006年之间,中国GDP总量年均增长9.7%,2006年是1978年的57.5倍。第二,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1978年-2006年之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5%,2006年是1978年的34.2倍。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7.21%,2006年是1978年的85.3倍;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4%,2006年是1978年的6385倍。第三,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30年来,我国迅速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使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6年的2.3%。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