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务操作指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务操作分三个阶段:贷前准备阶段贷中实施阶段、贷后管理阶段第一阶段:贷前准备阶段时间:每年7月1日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日之前)步骤:调查摸底→测算规模→编制预算■第一步:调查摸底◆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助学贷款需求摸底调查途径: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有关情况调查表》(见附件1,以下简称《情况调查表》),发放至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由学校具体组织摸底调查,并填列《情况调查表》,学校盖章确认后,送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示:高校入学新生可登录福建省学生资助网下载《情况调查表》或向所在高中学校领取,按要求填写后,到所在地村(居)委会或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盖章确认家庭经济困难情况。◆首贷高校在校生助学贷款需求摸底调查首贷高校在校生自行登录福建省学生资助网下载《情况调查表》按要求填写后到所就读高校资助部门确认签章,并通过邮寄或其他有效方式送达共同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应持《情况调查表》到所在地村(居)委会或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盖章确认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并于4月15日前送达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第二步:测算规模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回收的《情况调查表》汇总打包并导入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测算当年的贷款规模,与经办行(社)会签后逐级汇总上报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示:上报的测算规模应包括新生、首贷高校在校生以及续贷高校在校生当年应放贷款额。■第三步:编制预算:设区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各县上报贷款规模,编制所需的贷款贴息及风险金预算,分别报本级财政部门及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由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安排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第二阶段:贷中实施阶段时间:每年7月1日于10月15日步骤:借款学生与共同借款人申请→资助中心受理、审核推荐→经办行(社)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出具证明和回执→借款人委托支付→经办行(社)放款、受托支付款项(划汇)→借款学生持借款回执到校报到、核对划款、领取收费票据→学校核实贷款后填写回执,加盖公章确认,学生寄回生源地所在县级资助中心。■第一步:学生申请: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持以下材料到户籍所在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入学前户籍与其共同借款人户籍均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经办行(社)的服务区域内。◆学生应提交材料(已参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保险的经办行(社),以下材料需提供一式两份):☆新生(1)《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有关情况调查表》或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原件;(2)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3)户口本及复印件(含有派出所公章的第1页、家庭索引页和学生个人页);(4)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5)学校开户行名称、账号及有关收费标准;(若因提供的学校账户信息错误导致贷款退回的,经办行(社)应及时通知学生提供正确账户信息并重新划款)(6)向行(社)申请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申请书。☆首次申贷的在校大学生(1)《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有关情况调查表》或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原件;(2)《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确认表》(见附件2,以下简称《高校确认表》)原件及复印件;(3)户口本及复印件(含有派出所公章的第1页、家庭索引页和学生个人页);(4)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5)向行(社)申请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申请书。☆续贷的在校大学生(1)《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确认表》原件及复印件;(2)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原件;(3)向行(社)申请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申请书。■第二步:资助中心受理、初审、推荐◆受理☆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受理学生借款申请,向首次申请的学生发放并指导其填写《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见附件3,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及《借款申请书》(见附件4);☆告知学生其户籍所在地经办行(社)办理网点、经办人员和电话(或及时帮借款学生与行(社)经办人直接取得联系)。并告知学生在十五个工作日内等候经办行(社)的调查审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