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大陆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之挑战戴博士育毅醒吾技术学院国贸系副教授壹、前言1949年中共建立政权之后,便仿效苏共采行指令经济(commandeconomy),实施指令经济体制1。大陆金融体制因而与指令经济体制配套,银行信贷资金按照国家生产及流通计划配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指令经济体制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金融体制出现RonaldI.Mckinnon所说的金融抑制(FinancialRepression)现象,意即政府对金融体制和金融活动干预过多,造成实质利率过低,甚至成为负利率,抑制金融体制的发展,从而阻碍经济发展,造成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之间的恶性循环2。为解决金融问题,中共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结合西方金融理论3。不放弃原有管理方式,在运用上则需引入西方经验和方法作为参考,企图走出自己的路4。显然,大陆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与经济改革配套,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筹集、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的功能,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达到促进经济成长的目标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大陆金融改革不断推进,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出现,并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竞争之势6。本文从西方商业银行角度切入,探讨大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并分析入世后,其挑战与因应。贰、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特征西方传统商业银行以经营企业贷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经营目标,早期称为存款银行。由于这类银行依靠吸收短期存款作为投资贷款的基本资金来源,而短期资金来源只适应经营短期的商业性贷款业务,故称为商业银行。西方商业银行制度从传统发展到现代,1TimothyDunmore,TheStalinistCommandEconomy(London:TheMacmillanPressLtd.,1980),pp.1-3.2SeeRonaldI.Mckinnon,MoneyandCapitalinEconomicDevelopment(Washington:TheBrookingsInstitution,1973),pp.5-9.Mckinnon指出,開發中國家的經濟之所以不發達,原因是其經濟結構分裂,彼此孤立,造成各廠商或家計部門面臨土地、勞務、資本及產品的有效價格各不相同。3GordonWhite,TheChineseStateinTheEraofEconomicReform(NewYork:M.E.ShapeInc.,1991),pp.75-78.4例如趙寬海,「金融體制改革」,引自薛暮喬、劉國光等著,9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探索(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頁332。厲以寧,「試論我國現階段金融手段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中國社會科學》(北京),1985年第4期,頁27。厲以寧,非均衡的中國經濟(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頁179。5王一江,「經濟改革中投資擴張合通貨膨脹的行為機制」,《經濟研究》(北京),1994年第6期,頁3-4。6國祝,中國金融改革新突破,經濟日報(香港),1997年10月9日,版16。乃至当代,已经相当发达7。商业银行的活动日趋多元化,并已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名称不尽一致,业务范围、组织型态、银行规模、社会功能亦有不同,但现代商业银行五大特征仍清晰可见8。一、现代法人产权制度:商业银行的法人产权既不透过行政授权来实现对银行财产的实际占有、支配和处理,也不是透过行政授权来达成上下连街和横向分割,更不受行政权的支配而增减或废除。换言之,商业银行的产权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进行转让,并且也不是一经确立就固定不变的。此种产权交易的转让既可以发生在商业银行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个人之间。此外,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商业银行的产权多元化,才可能根据其经营情况迅速而有效地保持和提高资产和负债比率,保障和提高商业银行承受投资风险的能力,并透过多元化的资产和多元化的投资分散风险。总之,产权能够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保证。只有在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法律规范,透过资产授权而不是行政授权,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商业银行才可能建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和灵活的经营管理体制。二、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商业银行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经营目标是以相同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或为取得相等的利润而花费最小成本。政府只能用财税手段或透过中央银行的利率、贴现率、汇率等手段,来调节并影响商业银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