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是区域农业品牌建设的机遇期近日“2021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动如期举行,并重磅发布了由《中国品牌》杂志社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央视网·光华创想、知产宝共同编制的《2021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大量文献作为参考资料,以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作为支撑,深刻阐释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区域农业品牌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报告》中的独家亮点进行权威解读。顶层设计:“三品一标”为品牌强农指明方向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党的“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1月,中央1号文件以“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三品一标”也农业品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则明确提出:“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新增区域农业品牌:区县级占七成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10月新发布区域农业品牌115个,包括区域农业形象品牌70个、区域农业产业品牌45个,其中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山西省增的最多(8个),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广西、吉林新增最多(各7个);从层级分布看,区县级区域农业品牌最多(89个),占新增区域农业品牌总量的76.7%;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西部地区新增数量势均力敌,各有39个,远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2021年1-10月新增区域农业品牌类别分布2021年1-10月新增区农品牌地域分布地理标志商标五年内增长近40%《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显示,2017年-2021年三季度末,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累计注册量从3906件,上升到6386件,其中,2021年1-9月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新增注册301件。从2017年-2021年三季度末,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不到五年时间注册量上升接近40%,其中,2017年增长率为15.8%,2018年增长率为24.6%,2019年增长率为9.4%,2020年增长率为14.3%。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西部地区最多在2020-2021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公布的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畜禽、果树、蔬菜类最多,合计占比64%。从地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最多,占42%;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7%、20%、11%。2020-2021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品类分布百度指数:茶叶品牌“抱团”国际化检索“地理标志”,2021年1-10月,全国PC+移动端新闻头条百度指数,整体日均值为260,但是3月1日达到580的峰值,这一天,《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此次生效的100个首批地理标识品牌产品中,武夷岩茶、普洱茶、安溪铁观音等茶叶品牌占了27个,《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成为中国茶品牌“抱团”国际化的新契机。中欧地标产品搭上合作共赢“国际快车”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具有开拓市场、推动出口、巩固中欧经贸等三重意义。获得互认互保的首批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既有已对欧盟出口产品的婺源绿茶、吐鲁番葡萄干,也有对欧盟具有出口潜力的烟台苹果、安岳柠檬等。第二批175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果品、小宗特产、茶叶产品最多,分别有39个、33个、31个,其他类别依次是蔬菜、中药材、粮油、水产、酒类、畜牧和食用菌,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将在四年后获得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西部最多2021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2021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50个筹建示范区涵盖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道地药材和手工艺品等多个类别,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2444家,直接年产值达1300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最多,其次是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从类别分布来看,果品和茶叶类示范区最多,分别有12个和11个。2021年批准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