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200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名称:文学概论英文名称:Literaturetheories学分:3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涉外秘书方向、现代文秘方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但同时又需要大量的文学实践对其理论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和发展。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问题有比较正确和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分析文学现象,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培养能力。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学习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提供一定学习方法。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鉴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他们学习其它文学专业课和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相关课程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建议开设48学时(在保证学分的前提下可以微调)。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学时总学时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002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2002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2002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2002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002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2002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3003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3003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3003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6006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4004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3003第十三章文学风格3003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4004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4004第十六章文学批评3003合计480048五、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教材: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主要参考书:1.[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朱立元、李钧主编《二十世纪文论选》(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讲授离不开大量的文学实践,理论知识的积累要有一定的文学实践的积累,理论的阐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因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二)实例教学讲授原则。教材中每章都将涉及很多的教学案例,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实践检验,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层次探索。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学的感悟能力,批评鉴赏能力。(三)多种媒体互动原则。从教学手段上,采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互动,实时在线学习与非实时讨论结合,主教材与参考资料互为补充的原则。理论教学内容伸缩余地大,涉及范围广,难免挂一漏万,最好的措施就是利用较好的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展开理论教学的多层面解析。(四)学习讨论相伴原则。理论学习要有思想交锋,教学活动要多安排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学习讨论。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通过理论研讨、辩论,深化理论学习,能够学有所用,解决实际问题。七、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八、说明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理解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理解文学理论的涵义、对象和任务;了解文学理论基本形态。本章教学重、难点是文学理论的定义、对象和任务。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二、内容提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