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1.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c)A.具有相对稳定性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源远流长,从未中断D.具有包容性2.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A.文字B.史书典籍C.音乐D.绘画3.下列选项中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①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地方文化各具风采③史学典籍一脉相承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淮南豆腐文化、阜阳民俗文化、滁州地方戏曲——在安徽近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有些地方甚至只是隔着一条河、一座桥,两处的风俗习惯却迥然不同。这体现了()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不同区域的文化无法融合C.文化发展由自然条件决定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5.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所罕见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_____特点。①实用性②理论性③整体性④尖端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安置了56根民族团结柱,每根民族柱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②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④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2010年非洲文化聚焦活动于2010年5月至11月在北京、兰州、西宁、青岛、深圳市举办。这是一次大规模、深层次、延续时间较长的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不同区域文化之间()A.优劣明显,取长补短B.相互独立,各有特色C.逐渐融合,趋于一致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10.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关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2010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1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感觉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1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①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