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县委安排,就我县如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问题,近期组织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文联,展开以座谈、个人谈话、实地察看等多种方式的调研活动,广泛听取了文化旅游一线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并与省社科院有关同志交流看法,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xx县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优势刚察地处全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北岸,清绝挺拔的祁连山南麓,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1365.5万亩,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分为6类。(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全县鸟类有136种,主要分布在鸟岛和仙女湾景区;兽类有39种,其中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极度濒危的中国独有的羚羊物种;青海湖裸鲤(湟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中国五大名鱼之一;植物有520余种,包括冬虫夏草、大黄、红景天、雪莲等经济药用植物300余种,山间药材遍布,草地野花飘香。(二)文化底蕴厚重。刚察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同存历史印记的鲜明地域文化特征。1、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设置西海郡,并在刚察设县。刚察部落是随藏区“赞普”松赞干布由西藏辗转征战来到青海湖畔安营扎寨而形成的。清咸丰年又将青海湖北岸的广袤草原再次划归刚察族13个部落,于是藏族先民正式在刚察建立了新的家园,并发展壮大成为环湖八族部落的首领部落。同时,格萨尔王的传说深入民间,足迹遍布刚察的山山水水。2、具有传统的体育文化。刚察的藏民族历来注重骑射、竞技搏斗等心智、体育锻炼,每年举行的赛马、赛牦牛、射箭、摔跤、拉拔牛、拔腰、蹬棍、骑马射靶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已深入人心,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3、具有厚重的青海湖文化。一是祭海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天宝年间,皇帝遣使礼祭;北宋实行遥祭;清雍正皇帝诏封“灵显宣威青海湖”御赐神位,举行并延续正式祭海活动至第1页共8页今。刚察藏族长期秉承着祭海风俗,每年藏历五月初四,环湖地区及周边农牧民群众都来参加祭海活动,以祈求海神保佑平安。二是“圣湖”文化厚重。青海湖、五世达赖圣泉、祭海台(马头俄博)、三牲拉则、年钦夏格日山等在藏传佛教中的神圣地位,使青海湖北岸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更显厚重。加上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受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神秘消失等重大事件的发生更显刚察历史的厚重忆存。三是民俗民间文化丰富。刚察藏族服饰多姿多彩,一整套藏族服饰由帽、衬衫、袍、裤、靴、腰带等组成,除腰带外,均分冬装、夏装、春秋装三类,设计精美,体现出刚察民族的智慧,蕴含着刚察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四是刚察藏族的传统饮食天然、健康,主要是以炒面、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的牧餐。藏餐、农家餐和清真餐等特色饮食和饮食文化现已具备规模开发的条件。五是刚察藏族传统的宅居方式是帐篷,用黑牛毛织成的片子缝制而成,同时,家家备有“人”字形白帆布镶黑边的小帐房,用于临时出远门,走圈放牧。同刚察绿茵旷野融为一体,更显美丽,别具情趣。六是藏族的婚俗堪称环湖游牧文化的结晶,程序繁琐而紧凑,华丽又不奢侈,具有浓郁的地方情调和气息。七是刚察草原中草药丰富,如:大黄、黄芪、蒲公英、雪莲、虫草,对养生保健品的开发前景看好。(三)旅游景观众多。刚察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雄奇壮美。有古老的藏传佛教文化胜地沙陀寺、五世达赖圣泉、刚察大寺等;有独特的“祭湖”、祭山”、转湖”、寺院藏戏”等民族风情风俗;有传说中的西王母修行地—年钦夏格日山和每一个中国人寻找的保佑佛十五亿绿度母本康;有沙柳河等注入青海湖90%流量的5条补给河流;有环湖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拉则”和祭海台景区;有蓝天、白云、湖面、十里油菜花田交相辉映的美景;有拉克沟、瓦彦山、周东神韵探险游;有反映吐蕃、晚唐时期文化生活的舍布齐、哈XX市画;有神秘的向阳古城等构成了刚察独特的旅游景观,彰显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半河清水半河鱼”美誉的湟鱼洄游产卵地沙柳河、青海湖最大的普氏原羚种群栖息地哈尔盖特护区和大天鹅栖息地仙女湾景区是独有珍奇的旅游景观。它们共第2页共8页同形成刚察鸟飞鱼跃,羚羊奔腾,遮天铺底,声扬数里,堪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