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铁路最初的构想起源自198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乘坐体验了新干线列车。邓小平同志在乘坐新干线的时候谈起了自己的感受:“感觉就是速度快,有一种催人跑的感觉。”这位世纪伟人的话一语双关,其中暗含了对中国改革开发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期盼,同时又对中国的铁路事业给予了厚望。我国高速铁路研究的起步阶段开始于90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我国自主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准高速的电动车组列车——“中华之星”号,通过消化引进吸收国外技术,制造了“蓝箭”号准高速动车组列车。1998年,我国第一条准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建成通车,这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进入实质性尝试阶段。1997年至2007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全国范围的铁路大提速。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进行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我国几大铁路干线开行时速达250km的动车组列车,至此中国进入高速铁路时代。2008年8月1日,时速达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它将成为我国建设等级最高、时速最高的高速铁路,实现京沪之间五小时互通互达。纵观全国的高速铁路发展现状,我国共规划了“四横四纵”的客运专线网络体系,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标准之高、投资之巨都是盛况空前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中国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四横四纵”的客运专线网络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投资活跃地区织就了四通八达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客运专线的修建将极大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紧张运力,大大释放既有铁路的运能,实现铁路运输客货分离的目标。到2012年,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将覆盖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届时我国四大直辖市、大部分省会城市、重要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都将开行时速在35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亿万民众将享受到高速铁路带来的实惠。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我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是以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的北京地铁为开端,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起始阶段该阶段是以1965年开始建设、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的北京地铁(北京站—苹果园站)全长23.6km和1970年开始兴建、1984年建成通车的天津地铁(新华路站一西站)全长7.4km为代表。这一阶段地铁的规划与建设,除了实现城市的客运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满足人防战备的需要。2、开始建设阶段这一阶段以北京地铁1号线完全建成(复八线建设和1号线改造)、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至莘庄)、广州地铁1号线(西朗站至广州东站)的建成为标志。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导致道路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交通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强调轨道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从此,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方式的理念开始显现,我国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除地铁建设外,以上海明珠线一期工程为代表的轻轨交通也开始建设。3、建设高潮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在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更加突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公共交通的发展,大城市及特大城市还必须建设一个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已成为共识。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建设高潮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截至2005年,全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10个城市20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444km。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2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