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教学目标: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理念: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重点)教学设计三环节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兔博士中提供的关于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1)长288cm,宽192cm;(2)长240cm,宽160cm;(3)长192cm,宽128cm;(4)长144cm,宽96cm;(5)长96cm,宽64cm;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240:160=144:96240/160=144/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总结归纳比例的概念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合作交流:试着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40:160=144:96160X144240X96内项积=外项积师生共同总结:基础练习一: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7:3和21:9(2)0.5:24和1.5:3.6(3)8:6和1/6:3/4(4)3/10:1/4和6/25:1/5基础练习二: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32.521.510.5影子长度(米)654321竹竿高度(米)(1)写出竹竿高度以与影子长度的比,填在上表中。(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拓展练习:试着利用8的四个因数组成四个比例。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3:2=():6():12=2:6课后反思,教学相长: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二、是对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三、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即时生成,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40:160=144:96160X144240X96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板书: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第41页例2及课堂活动,第51页练习六中的第1、2、3题。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3、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