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以“三高之家”“三高基地”和“三高中心”为主体,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下简称“三高”)的三级协同、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的一体化综合防治服务模式。一、三高之家“三高之家”是“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的最基础工作单元和网底。主要设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工作室或家庭医生服务点。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科医学科、中医类临床科或老年医学科也可以设置,为到院内就诊患者提供医防融合连续式家庭医生“三高共管”服务。(一)基本条件1.功能布局要求:基础设施要达到家庭医生服务点或工作室建设标准,并有定期校准的血糖仪、血脂仪、水银柱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身高体重秤、腰围尺等检测设备,具备符合工作要求的电脑及网络,有条件可以配备糖化血红蛋白仪。工作量较大、两个以上家庭(全科)医生工作室的机构,也可以依托健康驿站设置“三高共管”健康管理室,统一开展测量血糖、血压、身高体重、信息采集和其他健康管理工作。2.人员配备及技术要求:按照《xx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版)》要求,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承担“三高之家”工作。团队中的家庭(全科)医生或内科医师要经过“三高共管”医防融合、中西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培训,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负责“三高”患者健康状况评估、诊疗及康复方案的实施和健康教育;护士协助家庭(全科)医生开展健康信息采集和个体健康教育,负责专业护理和签约、转诊、巡诊、上门服务等管理;公共卫生医师负责“三高”相关监测数据调查和分析、群体健康教育活动组织、自我管理指导和效果分析评价等。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管理的“三高”和“两高”患者不超过800人。(二)组织管理在“三高基地”培训、管理和指导下,按照统一工作标准、诊治规范和流程开展工作,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在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上,做好与其他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签约服务工作的结合。(三)服务要求“三高之家”是“三高”防治工作的第一线,是确保“三高”患者和易患人群及疾病前期人群获得持续管理的关键。“三高之家”和家庭(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要掌握辖区建档人群中“三高”患者、易患人群及疾病前期人群基本情况,开展“三高”筛查及健康教育,承担稳定期“三高”患者的连续性诊疗、持续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信息收集维护,根据疾病发展为患者提供“三高基地”或“三高中心”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以及其他个性化签约服务。(四)信息化管理区市统一部署适用于“三高之家”的专用信息系统或基于现有系统建立的专用功能模块,“三高之家”在诊疗、随访过程实现健康数据自动采集,实现健康数据按需推送至居民健康档案,可在线完成“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对患者的协同诊疗。系统自动对建档人群开展“三高”患者和高危人群筛查和数据分析,并提供饮食、运动、用药、教育、监测等自我管理建议或方案,为开展群体和个体健康教育提供信息化支持。二、三高基地“三高基地”是“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的核心工作单元和承上启下枢纽。主要设置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达到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承担“三高之家”职责基础上,进一步承担本片区内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初级专科中心职责。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也可依托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专科、全科医学科、中医类临床科或老年医学科等科室组建综合性“三高基地”,为到院内就诊患者和本院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三高共管和协同诊疗服务,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区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三高基地”建设数量和覆盖“三高之家”范围的规划和设置。(一)基本条件1.功能布局要求:在“三高之家”设备设施基础上,设置符合标准的“三高基地”候诊室、健康宣教室、诊室及并发症筛查室。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具备糖化血红蛋白仪、心电图机、心血管超声、生化检验,要求配备128Hz音叉、10g尼龙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