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石、土石路堤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讨论稿)一、定义:1.用粒径大于37.5mm且含量超过总质量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定义为填石路基;填料中粒径大于37.5mm石料含量占总质量30~70%时;为土石路堤;石料含量小于30%时为土方路堤.2.路基填料中粒径大于60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且粒径小于0.074mm的颗粒含量小于10%时,定义为填石路堤。3。按照填料的单轴饱水抗压强度,并结合其风化程度,将填料细分为硬类填料(R〉60MPa);中硬类填料(R=30~60MPa);软质岩填料(R=5~30MPa);极软类填料(R〈5MPa).与填料相对应的路基也分为坚硬类石路基、中硬类岩石填石路基、软质岩类填石路基。条文说明:实际采用的填料,满足1或2中一项者,即可定义为填石路基。但最具有填石路基特征的是坚硬类岩石填石路基。二、填料的要求:1。填石路基、土石路基仅限于路堤(80cm以下部位)填筑。路床区应选用符合路床要求的土,按填土路基的要求进行。路床区经批准,可采用中硬、硬质岩填料,但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0mm.软质岩类不得用于路床填筑。2。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填料的岩性作出鉴定,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不宜用于路基填筑,强风化石料、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不得直接用于路堤填筑。3。对于土石路堤,当填料为软质岩填料时,其CBR值应符合上路床8%、下路床5%、上路堤4%、下路堤3%的规范要求.4.在选择确定填料时,应进行饱水抗压度试验。试验频率为1次/10000m³或填料的岩性发生变化时。R<15MPa的软质岩和极软质岩禁止直接用做路堤填料(根据软质岩的工程特性,施工单位能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与工艺保障时,经监理批准者除外)。5.填料应进行压碎值、吸水率、视比重、饱水率试验,试验频率为1次/10000m³或填料岩性发生变化时。压碎值按基层材料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采用粒径为10~20mm的填料进行试验,压碎值不得大于40%。6。对于软质岩类填料,当其压碎值大于40%时,应做石料细化率试验。细化率是指填料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后,通过2mm筛孔的干重与原试件干重的百分比。它是评价岩石填料压缩性的重要指标.细化率不得大于40%,大于40%时,按土方路基施工检测。7。填料的风化程度应控制在中等风化程度以下,严禁用强风化石料填筑路堤。8。填料的粒径组成8.1填料的粒径组成,主要由最大粒径和重要粒径的含量来区分,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均匀系数来表征。8.2对于硬质岩、中硬岩填石路基,在下路堤区填料的最大粒径为350mm,并不超过层厚的2/3;上路堤区最大粒径为150mm。对于软质岩,下路堤和上路堤其最大粒径分别为200mm、150mm。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填筑层厚的2/3。8.3填料的不均匀系数为15—20。同时粒径大于200mm的填料含量应控制在20~40%,粒径在20mm以下的填料含量应控制在10~20%范围内.条文说明:A。控制填料的最大粒径和层铺厚度是为了确保在每一填筑层内,竖向范围只有一块大粒径石料,避免石块重叠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密实程度。B.粒径组成的检测,仅在试验段施工时进行。正常施工过程中采取目测控制。三、基地处理1。地基表层处理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4.2.2条和(土质路堤)第1款的规定。2。基地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应满足:路堤高度小于10m时,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路基高度为10~20m时,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路基高度大于20m时,路基宜填筑在岩石路基上。原地面碾压检测后,监理、施工单位共同测定并形成资料.3。当地基为细粒土地基或岩石细粒土组合地基时,应按设计要求施作过渡层。4。在陡、斜坡地段,在路堤靠山一侧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排水和防渗处理。四、路堤填筑:1。填石路堤中,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与中硬、硬质石料混合使用。2。土石路堤中,透水性、岩性或土石比例相差较大或来自不同料源的土石混合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混合使用。条文说明:岩性相差较大,主要指石料的强度相差较大。3。路堤填筑,应从最低处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要求挖台阶,台阶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4。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替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