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预制构件进场检验1.1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不得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一般缺陷。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名称现象未按设计要求将结合面结合面设置成粗糙面或键槽以及配置抗剪(抗拉)钢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漏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漏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缺棱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严重缺陷未设置粗糙面;键槽或抗剪(抗拉)钢筋缺失或不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缺陷设置的粗糙面不符合设计要求露筋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裂缝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1。2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要求,应全数检查,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松。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12m板、梁、柱、桁架长度≥18m墙板宽度、高(厚)度板、梁、柱、桁架截面尺寸墙板的高度、厚度板、梁、柱、墙板内表面表面平整度墙板外表面板、梁、柱侧向弯曲墙板、桁架3塞尺检查±20±4±5±35≥12m且<18m±5±10尺量检查检验方法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处2m靠尺和l/750且≤20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l/1000且≤20弯曲处板翘曲墙板板对角线差墙板、门窗口梁、板、桁架设计起拱挠度变形梁、板、桁架、下垂中心线位置预留孔孔尺寸l/750调平尺在两端量测l/100010钢尺量两个对角线5±1005尺量检查±5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中心位置预留洞洞口尺寸、深度中心线位置门窗口宽度、高度预埋件锚板中心线位置预埋件锚板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预埋螺栓外漏长度预埋件预埋套筒、螺母中心线位置预埋套筒、螺母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线管、电盒、木砖、吊环在构件平面的中心线位置偏差线管、电盒、木砖、吊环与构件表面混凝土高差中心线位置预留插筋外露长度中心线位置键槽长度、宽度、深度10尺量检查±105尺量检查±350,—52+10,—520,-5尺量检查200,-103+5,—55尺量检查尺量检查±5注:1l为构件最长边的长度(mm);2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较大值.1。3预制构件进场检查合格后应构件上进行合格标识。2、吊装精度控制与校核2。1吊装质量的控制重点在于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方面.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构件安装就位后须由项目部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验收构件的安装精度。安装精度经验收签字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2轴线、柱、墙定位边线及200mm或300mm控制线、结构1m线、建筑1m线、支撑定位点在放线完成后及时进行标识。现场吊装完成后及时依据下表结合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下发的《工程实体质量实测实量标准》进行检查,标识完整,实测上墙。装配式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8经纬仪及尺量位置水平构件(梁、楼板)梁、柱、墙板标高楼板底面或顶面柱、墙板安装后的高度≤6m>6m510±55水准仪或拉线、尺量经纬仪或吊线、尺量经纬仪或构件倾斜度梁、桁架5吊线、尺量梁、楼板相邻构件平整度柱、墙板不外露构件搁置梁、板8±10尺量底面外露不外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