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色污染的调研报告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环境危害,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为此,我们小组特别针对白色污染问题做了一次调查研究报告,以了解广大在校大学生对白色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环保意识。一、什么才是“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二、调查内容与分析为了调查广东在校大学生对白色污染问题的看法与重视性,第1页共4页我们对广东水利电力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随机取样调查。调查的具体结果如下:问题一:你认为白色污染最准确的是。调查者中,有58%认为无论哪一类材料的一次性消费品的难降解废弃;有23%的人认为指一次性塑料废物;而有15%的人认为对生态环境潜在的危害是其唯一的负面效应;有4%少数人认为造成对市容环境的污染,既视觉污染。问题二:你认为在我国白色污染严重吗。认识很严重的占82%;认为一般严重占14%;认为不存在白色污染问题的占4%。问题三: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塑料袋最多。平时买东西的占42%;给别人带饭的占34%;商场超市购物的占7%;带东西到学校的占5%。问题四:你平时平均每天使用个塑料袋。使用0个的占27%;使用1-3个的占69%;使用3-6个的占4%。问题五:您认为使用可循环的布袋、篮子代替一次性塑料袋盛装物品。认为可以,积极改用的占84%;认为不方便,不卫生的占12%;认为无所谓的占2%。问题六:您是否了解“限塑令”了解的占46%;不了解的占54%。问题七:你对防治白色污染的愿望强烈程度。其中,无所谓的占44%;较小的占44%;一般的占44%;较强的占36%;很强的占12%。问题八:你听到或看到社会上举行各类防治白色污染的公益活动的频率是。认为一月一次左右的占6%;认为两月一次的占9%;认为三月一次的占4%;认为很少的占75%。问题九:您认为各种减少“白色污染”的活动和倡导是。认为无意义的,无用的有2%;认为急需的,无用的有17%;认为急需的,可行的有75%;认为可有可无的有6%。问题十:你认为应如何处理白色污染问题。其中各意见如下:认为应从大家做起,推动和保护环境的整洁卫生有90%;认为政府与环保部门对此问题意识尚显欠缺,急需跟上有69%;认为国家应尽快进行替代产品的大量生产,降低成本,以适应需求量,推动污染的防止有71%;认为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采用可降解塑料有48%。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大学生对白色污染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但平时的生活中并不太重视对塑料包装盒和包装袋的使用,意识足够,但缺乏实际的行动。还有一部分人对于白色污染的严重性不以为然,这显然是对白色污染的的危害缺乏严重的了解。第2页共4页消灭白色污染说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想做到面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