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作为替代水源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一章XX省水资源形势一、自然地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行政区总面积16800km2,其XX县区面积10400km2,平原面积6400km2。北京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天气晴朗少雪;夏季受大陆热低压影响,盛行偏南气流,多阴雨天气。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95mm,年平均气温维11-12℃,极端最高气温43.5℃,极端最低气温-27.4℃。年日照数2600-2800小时,年水面蒸发量1120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在450-500mm。二、水资源特点北京处于海河流域,从东到西分布有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大清河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XX省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XX省。北京境内多年平均降水595mm,年均降水总量99.96亿m3,形成地表径流21.98亿m3,地下水资源27.09亿m3,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9.08亿m3,当地自产天然水资源总量维39.99亿m3。受水气补充条件和地理位置、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境内降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丰枯交替发生等特点。年降水量最低272mm(1869年),最高1406mm(1959年)。XX省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16.50亿m3,多年平均出水量为11.60亿m3。三、水资源短缺现状北京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不及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的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既要维持各行各业的需要,又要满足上千万市民及300多万外来人口的生活用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成为令各方头疼的大问题。自1999年以来,XX省及其周边地区已连续四年遭受严重干旱,XX省各主要水库蓄水不足,至2002年底,密云水库蓄水量只有9.7亿立方米,扣除死库容4.27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仅第1页共6页5.63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2.58亿立方米,扣除死库容0.73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只有1.85亿立方米。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至2002年11月底,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为17.93米,比2001年同期下降1.3米,与1980年相比下降11.48米,地下水储量比1980年累计减少58.78亿立方米。据水利部提供的资料,密云水库蓄水量只有7.7亿立方米,扣除死库容,可利用量不足京城10个月供水。同时,地下水下降非常厉害,近十年来,每年的水位下降1米左右。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期,北京经历过三次供水危机。第一次开挖京密引水渠,引用密云水库的水度过;第二次通过大量开采地下水化解;第三次是靠政府决策,规定密云水库只向北京供水。在2001年以前,1954年竣工的官厅水库是向北京供水的主力之一。然而,1980年代之后的20多年来,地区经济发展伴随着高能耗、高耗水,尤其是水资源管理,仍然靠原始积累。只污染、少治理,官厅水库上游水量锐减、污染严重的状况已经积重难返。到了1999年国家水资源水文司进行调查时,官厅水库对北京的供水量较1960年代减少了2/3,供水水质急剧降为只能作为工农业用水,官厅水库已不能成为北京水资源保障。密云水库的情况同样危急。建造纪念牌上表明,密云水库最大水深60米,最高水位水面面积达188平方公里,最大库容43.75亿立方米。水库现在只有六七亿立方米水,只有原来水库容量的不到15%。北京XX县区一年生活供水总量就需八九亿立方米。除了密云水库供应水,就是靠抽取深层地下水。现在XX省地下水水位下降迅速,到去年7月,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9.01米,根本不能满足正常取水。XX省《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日前首次披露,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XX省平原区地面沉降面积已达1800平方公里,形成了东郊大郊亭、朝阳来广营、昌平沙河至东三旗、顺义平各庄、大兴庞各庄等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区,“中心区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近800毫米”。第二章相应的措施第2页共6页根据XX省水资源第一次供需平衡结果,到2005年平均全市将缺水7.94亿m3,到2010年平均全市将缺水16.15亿m3,同时还面临上游地区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来水量减少等十分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北京地区水资源紧缺将是制约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为了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增强水资源支持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必需想方设法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开源、节流、挖掘水资源潜力,弥补供水缺口,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提高供水质量,实现北京及其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