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1.(2018·潍坊期中)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道:“(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可知强调的是物质生产,明清时期,我国的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所以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故选C项。2.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GDP比重平均为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占GDP比重为3%—9%,平均为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明朝()A.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B.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C.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D.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农业占明朝GDP比重最高,故选A项。材料无法说明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故B项错误;古代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指出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D项错误。3.(2017·株洲模拟)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这会导致()A.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B.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C.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阶层D.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举人缙绅及其子孙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小户农民为逃避政府的赋税投靠缙绅府下,因而会壮大缙绅的实力,也会加剧土地兼并,故选A项。4.“”史载:长工在明朝法律中被称为雇工人,与雇主有主仆名分,实际地位与奴婢差不多。在清代,长工中出现了没有主仆名分的雇工。这一变化反映了()A.明朝的法律为雇主服务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重农抑商政策仍然存在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解析:选D。据题干,雇主与雇工的关系由主仆关系到没有主仆名分,反映出雇主与雇工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故选D项。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景德镇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远销全国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海外,故选D项。6.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与材料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相符,故选C项。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滨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中认为,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朝贡体制的根本在于它是国内基本统治关系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与统治关系相比,朝贡贸易体制的根本点是靠贸易关系在支撑,实际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层次的、具有包容异质因素作用的一种体制。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解析首先需要提炼观点,其次用史实说明,“如观点一据材料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