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达标检测(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共48分)1.(2017·郴州质检)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衰落B.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2“.自明革中书省,析其事权归之六部,而内阁惟司票拟之职;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B.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D.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解析:选C“”材料部权尽归内阁与皇权的变化无关,更与内阁行政效率无关,故A、B“”两项错误;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可知,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压制六卿矣部权尽归内阁说明阁权上升,六部权力受到制约,但不是使六部从属于内阁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故D项错误。3.(2018届高三·长沙六校联考)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的类别和次数洪武至宣德年间(1368~1435)42宝钞27、布12、稻谷1、银1正统至弘治年间(1436~1505)123布31、稻谷3、银89A.货币经济发展尚未成熟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C.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D.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土地买卖时用宝钞和银时多时少,体现出货币经济发展不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买卖契约使用通货类别和次数,不能体现出社会经济大幅衰退、交易秩序混乱,也不能体现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故B、C、D三项错误。4“”.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解析:选B佃农依附于地主,并未获得独立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劳动力缺乏影响租佃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租佃关系紧张源于劳动力的缺乏而非政府决策失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明朝社会结构并无变化,故D项错误。5“.晚明时期有人主张: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表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影响了价值取向B.程朱理学改变了消费者观念C.奢华之风成为社会主流风尚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解析:选A晚明时期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追求奢华是人之生理不可改变,肯定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故A项正确;这是晚明时期人的观点,而不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B项错误;奢华之风是存在的社会现象但不能定位为社会主流风尚,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关系,无法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故D项错误。6.(2018届高三·“”江南十校联考)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选C“”材料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表明行猎有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故C项正确。7“”“”.廷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