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22题对点特训(二)1.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活。十丈龙孙绕凤池。”诗中蕴含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2.鲁迅在《集外集·说鈤》说:“最人涅伏,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这表明()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没有什么区别C.吐故纳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相统一的过程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下列与此诗句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4.我国古代诗词大都蕴含深刻的哲理,启迪人的智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C.规律可以被人认识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5.下列成语与漫画《变迁》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吐故纳新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审时度势,趋利避害6.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它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我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①利用条件,改变规律②把握时机,促成飞跃③固守经验,加强合作④着眼整体,优化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B.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发展C.坚持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8.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9.目前,公共自行车已越来越被市民所认可和接受。与汽车相比,自行车曾被认为是经济落后时代的象征。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通过开辟绿道的方式助推自行车出行。出行方式的这种“倒退”表明()A.事物发展并不总是向前的B.时间的推移能够让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C.事物发展总是循环往复的D.出行方式的回归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变化10.针对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有专家指出,以“天宫一号”为代表的航天技术是新的,固然让人欣喜,但“旧”——那些在“神舟”飞天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技术,更让人倍觉珍贵。这说明()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新事物要汲取旧事物的某些营养③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成长起来④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11.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③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2.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这句话体现了()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实践具有能动性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待错误13.下图是国家标准委对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的界定标准(以100ml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依据)。由此图可知()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对量变的替代③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④醉与非醉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