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十一)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李贽在《焚书》中说: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这说明李贽()A.强调社会责任B.倡导功利价值C.反对空谈义理D.提倡独立思考解析:选D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责任,也未体现功利价值,故A、B两项错误;反对空谈义理不是材料的主要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要自作主张,为己所为,独立思考,不依傍他人,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故D项正确。2“.李贽在其《童心说》中说: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其主要用意在于()A.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B.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C.批判道家学说的欺骗性D.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解析:选A“……据材料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可知李贽主要用意在于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故A项正确;B项是李贽的观点,但不是其主要用意,故B“”项错误;材料乃道学之口实不是指道家学说,而是指封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D项是李贽在诗文写作方面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3.(2018·淄博模拟)“”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个人利益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主权在民,与反对个人利益、主张人人平等无关,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与君主专制下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形成鲜明对比,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4“”.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解析:选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出民本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天之立君,本以为民也体现了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没有民本的意思,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君臣友朋,相为”表里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反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体现出反对空谈义理,要做有利于百姓实际需要的事情,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理欲一致B.理先于欲C.欲先于理D.礼即天理解析:选A“……”“”材料礼必寓于人欲以见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体现了理与欲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解析:选D理学注重气节、品质,凸显人性的庄严,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代三大儒倡导回归孔孟的本源问题,故B项错误;清初三大儒的进步主张,并不代表思想的主流,理学依旧占据主要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可知,它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发展,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许倬云《历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