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悟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2、通过与《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3、完成背诵。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品读、想象,领会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的思想感情。2、难点: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曲中情趣。通过两首小令描写的景物上的异同等方面的比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学设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2、诗句接龙:回顾学过的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1、欣赏歌曲。2、自由发言。以游戏的方式,从学生学过的诗句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作者马致远简介。2、播放课文视频。3、范读课文。1、认真聆听,自由朗读课文。2、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文本。研读课文深入理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令内容:1、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2、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品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纵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一个恰当的名称。4、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词句体现出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5、介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阅读课文,思考品味,交流读后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作者描绘的景色。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作者伤心欲绝的感情,以及背井离乡的游子思乡悲秋之情。引导学生抓住小令中的关键词,细细品味,领悟意境,感悟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作特色。比较阅读赏析领悟1、出示表格。2、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两首小令进行比较。3、课堂小结。4、播放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1、全班齐背《天净沙·秋》。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3、各组选派组员交流发言。4、背诵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合作的能力。通过与《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作业布置基础题:朗读背诵。提高题:把小令改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拓展题:阅读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体会诗的意境。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分层作业的布置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