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道路畅通调研报告“道路畅通”工程是*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全市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12345工作总体要求中的五个工程之一,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创建省级卫生城、园林成、环保模范城的“三城连创”密不可分,不仅直接关系到*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更是确保*作为晋南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强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明显的上升通道,在全省和整个中部城市的地位显著提升,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市车辆增加迅猛。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末全市民用汽车已达到20.2万辆,比*年末的5.6万辆增加了2.58倍,五年间平均每年增加2.9万辆,年均递增29.1%。其中,小轿车更是从*年末的1.4万辆快速增加到了8.1万辆,增长4.88倍,五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34万辆,年均增速高达42.5%。日益庞大的人流、物流、车流,给本来就处于薄弱环节的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对此,若不能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势必成为拖累*经济发展后劲的制约瓶颈之一。因此,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可谓十分及时。在此本文仅就如何抓好*市区的城市道路畅通这项民心工程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一、对*市区交通现状的分析八十年代以来,*市区的道路交通建设的确取得了很大成绩。对鼓楼东大街、解放路、贡院街、平阳南北街、鼓楼南北大街、向阳路等主要道路都进行了多次拓宽改造,修建了环城路、滨河路、市区过境公路和三座汾河大桥,打通了向阳西路、鼓楼西大街、信合西路与滨河路的连接等,使城市路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失衡日趋严重,也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主XX县区交通拥挤阻塞和城市活动效率的每况愈下。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网结构不合理,加重了交通拥挤阻塞第1页共10页市区道路网容量,除了要有足够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及其网络的连通性等条件。从*市区道路网结构的现状看,由于迎春街、体育街、财神楼街、解放西路、向阳路、信合东路、中大街等主次干道均呈现为断头路或t型路状况,不能与滨河路、环城路、市区过境公路等外围道路直通,没有形成通畅有效的交通网,所以难以对市区内的大量车流通过网络予以分流。加上承担公共客运交通主要力量的公交车没有专用道路、车辆不足、线路少、覆盖面小等问题使其对客流的吸引力明显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一次出行承担客运量比率极低,但占用道路网容量相当大的小汽车的快速发展。两者在道路容量分配上的严重失衡,更加加剧了交通拥挤阻塞。2、汽车交通发展失控,道路建设难以适应超常增长的需要。最近几年,*市的汽车拥有量每年以平均递增率近30%的速度在快速发展,其中以城市使用为主的小轿车年均增速更是超过了40%,而与此同时市区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相比之下却少得可怜,致使汽车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与市区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在*市区北起向阳路南至信合路,东自迎春街西到鼓楼南北大街市区中心地带的道路网超负荷状态明显,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更为突出。3、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与其交通环境最大允许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应当说,近三十年来*的城市建设相比而言的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这些建设总的感觉是对旧城的改造,是拆旧建新,是拆平房建楼房,城市扩张严重不足,造成在有限的空间内楼房越建越多,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中心区域黄金地段地价不断上涨,土地利用结构和开发强度逐步转向了不利于缓解交通紧张的方向发展,并与交通环境最大允许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可否认,利用级差地租的梯度分布原理,在地价高的中心区引资搞开发,有其合理与必要的一面。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势必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产生与开发的初衷相悖的负第2页共10页面效果。特别是大型超市、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和档次较高的商品住宅楼,随着它的建成都会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