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模式调研报告2012年以来,按照市政法系统新一轮创建基层“四好”关工委的要求,区司法局关工委决定仍以xx社区为阵地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活动并取得成效,近年来该社区无未成年人犯罪。回顾几年来创建活动历程,边实践边探索贯穿始终。一、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创建模式2012年前,我局关工委分别与玄武湖街道仙鹤门社区和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开展共建活动。2011年3月1日我局与仙鹤门社区签订关心下一代共建协议后,局长周晓波先后多次亲自参与活动,并从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搞好共建,社区党组织及时调整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配备一名专职社工负责关工委日常工作;按照共建协议,社区关工委凡社区开展与青少年有关的活动,主动与区司法局关工委沟通。两家联手开展共建并积累了初步实践经验。2012年,全市政法系统新一轮创“四好”关工委(2012-2014年)活动赋予“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学校)”更丰富的含义。新的创建模式可概括为三个转变,即“老同志思想观念要从传统的思维模式逐步转变到适应形势务实创新上来,基层关工委工作方式要从面上分散逐步转变到以阵地集中为主上来,关工委工作对象从矫正、帮教为主转变到以关爱教育、预防犯罪为主上来”。为探索新的创建模式,根据新一轮创“四好”关工委要求和本局老同志数量,2012年5月,区司法局关工委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经过研究,决定集中力量在仙鹤门社区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活动。理由如次:从社区方面客观情况看:仙鹤门社区位于中山陵园风景区东北麓城郊结合部,是XX县区典型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社区由三个小区组成,面积约4.1平方公里,居民多为征地拆迁安置;社区社区居民2500多户60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比例大致为1:1。其中6-17周岁未成年人180多人。其一、社区存在诸多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首先,该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治安不确定因素影响未成年人第1页共6页健康成长的可能性大于XX县区一般社区,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任重道远;其次,社区居民户多为征地拆迁安置,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居民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的条件和方式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较多;第三,有的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甚至只靠吃低保,家庭收入低,加上疾病伤残开支等,不少孩子正常上学都有困难,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第四,比较一般XX县区社区,这里文化及健康娱乐设施比较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单调,一些黑网吧时有发现,也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其二、社区未成年人中存在不良行为。调查发现,社区未成年人中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刀具、小打小闹、骂人、索要财物、损害绿化等公物、游戏小赌、阅读不健康读物、进入未成年人不宜场所、嘲笑残疾与老人等违背社会公德行为;外来流动未成年人中有纠集同乡滋事、携带刀具拦截索财、观看黄色录相、偷盗等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极易导致犯罪的发生。从本局关工委情况看。区司法局关工委前期配合该社区关工委开展共建活动已经一年有余,熟悉该社区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此外,根据关工委只有4名老同志的实际,集中精力在一个社区开展共建活动,有利于创建效果。选择在该社区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活动,表明司法局领导及关工委包括老同志“雪中送炭”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二、按照新的模式积极投入实践1、认真调查摸底。2012年5月16日,局关工委召开全体关工成员会议,在传达学习市、区政法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新一轮创“四好”关工委的要求,对在仙鹤门继续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进行了全方位讨论,并初步形成了创建活动的三年方案(2012年7月-2014年12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局关工委组织人员对仙鹤门社区未成年人进行调查摸底,全社区6-18周岁未成年人181人,其中常住73人,流动108人;并对常住12-17周岁62名未成年人相关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11月8日,局关工委联合玄武湖街道、仙鹤门社区关工委召开了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座谈会,探讨深第2页共6页入创建对策并形成共识。2、落实创建对策。围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