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时集训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2,4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要求3,6,7综合5,8一、选择题1.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D)解析:A是生成乙酸乙酯的操作,B是收集乙酸乙酯的操作,C是分离乙酸乙酯的操作。D是蒸发操作,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未涉及。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A.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10B.用10mL量筒量取0.50mol·L-1H2SO4溶液5.50mLC.向铁钉上镀铜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D.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解析: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A项错误;10mL量筒量取溶液的体积时只能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B项错误;向铁钉上镀铜时,镀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镀层金属连接在电源的正极上,C项错误;由于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容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生成有黏性的Na2SiO3,所以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D项正确。3.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B)目的操作A取20.00mL盐酸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mol·L-1的KMnO4溶液称取KMnO4固体0.158g,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解析:酸式滴定管刻度线以下到尖嘴部分也充满溶液,若调整读数为30.00mL后,放出剩余盐酸的体积大于20mL,故A错误;碘易溶于酒精,先用酒精洗去碘,再用水洗去酒精,B正确;测定溶液的pH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试纸湿润后会使溶液的浓度降低,影响pH,故C错误;容量瓶不能用于固体的溶解,所以不能直接加入固体,D错误。4.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D)A.制备乙酸乙酯时,先将乙酸加入反应器中B.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应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C.滴定管洗净后应先用蒸馏水润洗,再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D.在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先使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解析: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先加乙醇,然后再加浓硫酸和乙酸,A项错误;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且Cl-能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AgCl沉淀(白色),故选项B操作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B项错误;滴定管内壁上残存的蒸馏水会对加入的标准液起到稀释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标准液的浓度,C项错误;实验室制备的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HCl杂质,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其中的水蒸气,D项正确。5.下列四组实验中,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D)解析: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则图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B错误;制备Fe(OH)2沉淀,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则图中胶头滴管应插入液体中挤出NaOH溶液,故C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从短导管进入可收集氨气,故D正确。6.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规范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A)解析: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制备氢氧化亚铁要隔绝空气,植物油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小于水,所以用植物油能隔绝空气,实现实验目的,故A正确;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作稀释或溶解药品的仪器,故B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C错误;制取乙烯温度为170℃,温度计测定混合溶液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溶液中,且乙醇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醇易挥发,导致得到的乙烯中含有乙醇,影响乙烯的检验,故D错误。7.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Cu2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氧化浸出”时为使碲元素沉淀充分,应加入过量的硫酸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C.“还原”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S+Te4++4OH-Te↓+2S+2H2OD.判断粗碲洗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是两性氧化物。Cu2Te与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TeO2,硫酸若过量,会导致TeO2的溶解,造成原料的利用率降低,故A错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故B错误;Na2SO3加入Te(SO4)2溶液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