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XX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第一篇:我院2014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我院2014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相当(49.67%:50.34%);以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报告最多,为96例(64.43%);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122例(81.88%);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57例(38.26%);严重adr4例(2.68%);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67例(37.02%),其次为全身损害24例(13.26%);有2例(1.34%)adr的发生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并重视在评价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及时向临床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近3年来,我院不断加强对药品adr的监测工作,鼓励医护人员积极自愿上报,使得药品不良反应从2011年报告13例,上升至2014年全年报告149例。本文对我院2014年的14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了解本院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便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评价adr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资料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2014年全年收集到的adr报告。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adr监测中心颁布的adr因果关系评价标准[1]进行评价。采用回顾性研究,应用excel2007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患者的一般情况149例adr报告中,男74例(49.67%),女75例第1页共16页(50.33%)。见表1。表1149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2.2adr因果关系评价按照文献[1]评价,肯定1例(0.67%),很可能105例(70.47%),可能41例(27.52%),可能无关2例(1.34%)。2.3引起adr的药物剂型分布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报告最多,为96例(64.43%);口服固体制剂次之,25例(16.78%);其他制剂adr较少。详细分布情况见表2。表2引起adr的药物剂型分布2.4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分布通过静脉给药122例(81.88%);口服给药17例(11.41%);其他给药途径10例(6.71%)。详细分布情况见表3。表3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分布2.5引起adr的药品类别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69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为57例(38.26%);其次为中药制剂,多为中药注射剂,21例(14.09%);第三位为抗肿瘤药物15例(10.07%),见表4。在149例adr报告中,有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68%),分别由抗真菌药伏立康唑、生物制剂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及抗肿瘤药紫杉醇和顺铂、洛铂和依托泊苷所致。严重adr的临床表现与转归见表5。表4引起adr的药品类别表5严重adr涉及药品及临床表现与转归2.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表现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37.02%),其次为全身损害(24例,13.26%)。因报告的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故总例数大于149例。见表6。表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2.7评价adr时干预的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第2页共16页药师在分析评价adr时,发现有2例(1.34%)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关。见表7。表7评价adr时干预的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3讨论3.1严重adr分析149例adr报告中,严重adr有4例(2.68%)。分别为伏立康唑片、紫杉醇注射液和顺铂注射液、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洛铂注射液和依托泊苷注射液。其中2例为静脉用药,口服给药和肌肉注射各1例。抗真菌药肝毒性文献的时间是1976年,唑类抗真菌药致肝损伤发生率较高[2]。抗真菌药肝毒性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质膜结构完整性受损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2d6酶代谢有关[2]。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一旦出现肝损伤,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细胞色素c、辅酶a等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加用保肝药物。抗肿瘤药物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体内正常细胞同样有毒害作用。大多数化疗药物的共同不良反应就是骨髓抑制,该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抗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