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年度榨季糖市投资报告分析前言:不知不觉中糖市进入了春季,经历了榨季初过山车般的阵痛,承受着历史性大增产的压力,国内糖市运行趋势将如何演绎?影响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最新的发展态势如何?我们将于今天开始,每个季度推出一期《糖市投资季度报告》,而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市场形势变幻莫测,没有谁能够准确预知,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做好各种应对准备,首先,就要求我们客观地认知当前以及未来糖市发展的各种可能,于是,在经过的调查研究以及综合评估基础上,有了这份《2006/07榨季糖市投资报告一》。粗浅之见,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上篇:06/07榨季前四个月运行轨迹榨季初期新糖高调上市:11月1日广西开榨,可以说此时全国06/07榨季生产大幕才真正的拉开。广西首批上市新糖4400元的售价很好的延续了05/06榨季末期形成的翘尾走势行情,而开榨初期广西受干旱困扰,产出不正常,新糖供应不足,更是让糖价一路飙升到4650元的本榨季最高价。生产正常之后的调整:在榨季进入到正常的生产阶段后,食糖的上市数量也由初的供不应求转变成供求平衡,并逐渐恢复到供大于求的正常状态,从11月27日开始广西糖价以平均每个交易日近百元的下跌幅度急速下跌,直到糖价下跌到3900元这个本榨季对广西具有重要意义的价位时才得到了短暂的止跌,止跌后糖价也试图再次调高报价,但不断增多的新糖让糖价上涨的动能逐渐失去。而12月22日广西最初计划的3650元地方收储价格的公布,以及国际原糖随后的破位大跌,又对价格的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集团的顺价销售使得3800元和3700元的整数关口都被轻而易举的跌破,直到广西3600元地方收储政策的正式出台,才使广西糖价在3600元得到了暂时的止跌企稳。3600元价位的长时间盘整:从1月下旬以来,广西现货市场报价一直都围绕着3600元的价位进行上下50元的小幅震荡盘整行情,从而也带动了全国各地糖价在2月份的平稳运行。06/07榨季前四个月糖市供求形势综述:在06/07榨季开榨之初,关于本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将有大幅度增长的说法就已经传得满城皆知,但开榨初期主产区广西普遍受到了干旱的困扰,很大一部分糖厂都推迟了开榨的时间,造成了开榨初期糖市供不应求局面的形成,一度出现了客户在各糖厂门口排队买糖的壮观场面。11月份全国产糖97万吨,同时11月份全国食糖销量达到了63.76万吨,在11月历史上的销量排在第二。在11月中下旬一场降雨过后,广西、广东各地的糖厂都进入了正常的生产阶段,云南也陆续有糖厂开榨投入生产,全国的新糖上市数量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成倍以上幅度的增长。在产区价格大幅下调的影响下,全国其他地区的价格也下调到了一个相对于上榨季较为合理的价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销区各地踊跃的采购欲望,12月份全国总的产量高达226万吨,总的销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75万吨,产销率也达到了创记录的73.86%,让人对这个产量大增之年的消费形势充满了乐观的期待。但从12月中下旬开始,广西铁路运输出现了较为紧张的状况,而此时糖价却处于漫无目的的下跌过程当中、再加上本榨季大量出现的产区运往销区待价而沽的联销糖,这让销区观望徘徊的心态进一步蔓延,以销定购,不愿大量囤糖补库采购的操作思路开始在销区盛行。春节前一段时间,各地普遍淡销的情况愈演愈烈,产大于销的供求形势逐渐开始显现。06/07榨季前四个月总结:“过山车”行情强化了市场的理性。本榨季前四个月正好与上榨季走出了相反的价格走势,糖价高开低走,在一片涨声中新糖面市,但是红火的场面很快随着新糖增量上市而结束。对于大增产的预期使得价格在恐慌性抛压中迅速下跌,榨季前期的上涨被打回原型,糖价又重新返回到了上榨季开榨之初的起点。制糖企业从上榨季的“暴利”又逐渐回归到正常的赢利区间,大起大落后的理性,使得市场投资信心区域稳定,低起步和理性意识造就了春节需求的放大。中间商也能保证比较稳定的利润,广大食糖用户面对较为平价的糖价也敢于放心采购。也正是在这种平价、平稳、平和的产销过程中,稳定的市场环境才更加有利于后期糖市的健康运行。可以说,第一季度至今实现了探底止跌之后的稳定回升,给2007年糖市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