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反腐败精典篇近日来看了许多关于反腐方面的文章,颇有感触,这里汇报如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人们也常常将它奉为真理。但是,近墨者就一定黑吗。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由此看来,“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肮脏的环境常常是个大染缸,使人不知不觉腐化变质。例如,解放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文坛,但他到了十里洋场后,受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来了。此可谓“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但是如果因此就断言“近墨者黑”,就不免太绝对化了。同样是从半殖民地半建设社会出来的鲁迅,就非但没有因为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笔为枪,向那个他深深厌恶的黑暗社会世界开火。他对那种“浓黑的悲凉”是深深体味过的,可谓“近墨”了,但他不但不黑,还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样高洁。像这样的人物是很多的,他们可谓“中国的脊梁”。因此,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到底黑不黑,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在好的环境里也未必能成材,一到坏环境中更是同流合污了。可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品格高尚,在肮脏的环境中不但不会受其污染,反而更能显示其高风亮节。前段时期曾有一股行贿受贿的歪风在社会上吹过,尽管并不强大,有的干部还是受了影响,心灵的天平向金钱倾斜了。但是更多真正的共产_党员却保持了廉洁的作风,只为群众,不为个人,“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作出了表率。这种近墨而不黑的精神令人敬仰。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风气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但由于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地方还不尽完善,甚至也会在小范围内出现不好的环境,对此,我们不仅不能躲避,而且应当用行动去改造它。第1页共18页《陈毅市长》中的陈毅有一段话。“我听说上海是个染缸,谁跌进去谁就会被染黑,我倒想看看,是它把我陈毅染黑,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一个红彤彤的新上海。”这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不仅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要把那些肮脏的角落打扫干净,让我们的整个社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汇报人:第二篇:思想汇报--反腐败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最近周有康,令计划等大老虎陆续落网,使我对反腐有了一些看法,我们回顾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人民群众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腐败工作,使腐败分子几乎没有藏身之地。但这种群众性的反腐败已不适应今天的社会实际。我们如何能不再采取运动的方法、又能让人们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呢。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和习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严明政治纪律,落实好八项规定,下大气力改进作风,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环境的目标。“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把约束权力、惩治腐败和防止奢靡之风结合起来,顺应国情,合乎民意,触动人心。一时间,“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三个“决不允许”等精彩语句皆成为铿锵有力的反腐动员令,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小时候党在我心中是庄严而神圣的,虽然那时对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及其宗旨等等还是一无所知,但是从很多反映战争的影片中经常看到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它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后来的上千万并把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打得丢盔弃甲逃到台湾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当我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后,深刻的感受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普遍的深入人心,没有和谐就没有稳定,没有稳定就会对整第2页共18页个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目前种种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不利因素,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不以腐败紧密关联,这早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就会加深整个社会矛盾的积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