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浙江专版)届高三生物二轮冲刺盘查知识点考纲对接演练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Ⅱ)1.(·海南卷,25)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甲、丙降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A、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增加,D错误。答案D知识点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Ⅰ)2.(·宁波二模)如图表示夏季的宁波东钱湖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强度下降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D.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净初级生产量高则次级生产量也高解析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状态,即净初级生产量为0,则无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B知识点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Ⅱ)3.如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分析可知,图1中D表示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的。(2)图1中D→C过程、C→D过程及A→D过程依次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3)若图2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2中B、C、E分别表示________。(4)图2中的a=________(用能量值的符号表示);g表示的是________。(5)图1所示的物质循环过程始终与图2所示的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解析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根据碳循环原始图的特征与本图对比可知:C表示生产者(因C与D间为双箭头),A表示消费者,B表示分解者;D→C过程是光合作用,C→D过程是呼吸作用,B→D过程是分解作用。图2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该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下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答案(1)大气中的CO2CO2(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3)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4)b+c或c+d+e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值(本题一定要答能量值,否则不得分)(5)能量流动知识点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Ⅱ)4.(·舟山二模)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发现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C.10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解析由图中曲线的变化可知,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变化也不相同,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降低,甚至消失。物种丰度降低,物种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变得越来越简单,因而其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大。生态系统中无论物种丰度如何变化,生物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因此存在分层现象。毁林造田、毁草造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都会造成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度降低。答案D知识点5生物圈(Ⅰ)5.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稳定性低C.生物圈能依靠自身的各种成分提供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解析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