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调研报告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夯实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审计人员素质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当前,审计队伍素质与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首先是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对审计风险及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现行体制上的原因也没有在外部形成促使审计人员强化风险意识的压力,使一些审计人员感觉不到审计风险的存在。或是虽然有风险意识,但因实践中现实风险的表现不明显,审计人员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任务轻风险的现象,这是最大的审计风险隐患。二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宽,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加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与审计任务重、要求高的矛盾更趋突出。审计监督的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广博的宏观经济和法律知识、较高的审计技能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然而由于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又长年忙于审计项目,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因此一些审计人员仅凭经验和财会知识开展审计,监督力度很难进一步深化,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三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由于政治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的态度,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因疏忽造成漏审、错审,或因私利放弃原则,甚至弄虚作假,搞权钱交易。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精、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审计队伍是当务之急。首先是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重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保障审计质量,维护审计声誉,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因为忽视审计风险,不能及时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以及因为审计行为不当引发行政复议和诉讼,不仅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而且会损第1页共5页害审计形象,危及审计事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风险观念,恪守应有的谨慎与合理的怀疑,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审计风险给予应有的关注,自觉地规避审计风险。其次要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和发展趋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体系,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宏观经济、管理、法律和计算机、外语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快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提高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三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职业,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标准来指导、约束和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因此应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尽快完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体系,以规范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维护良好的审计职业形象。四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实行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考录制度,以确保审计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并建立审计人员待遇与专业技能水平相挂钩的机制。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实施审计质量监控高质量来源于严管理,审计质量管理不严格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有的执行审计规范不严格,过得去就行的思想比较严重,导致审计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有的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严格,说得多、做得少,制度流于形式。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其中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也是现实中最薄弱的一环,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审计行为不规范;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