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摘要:目前,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必然产物,也是工业化的结果。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这一社会现象因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而出现不同,尤其是对人类社会产生众多的负影响,就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从以下几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关键词:城市化;人类社会;影响公元前3200年左右,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下游最南端建造了人类史上最早的城市――孟斐斯城。随后的几千年间,城市在不断发展衍变,乡村人口也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传统的城市形态即将面临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18世纪英国爆发产业革命,在强大的生产力和技术的催化下,“城市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过程,逐渐发展、兴旺和扩散,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话题。城市化对人口迁移产生重大的影响。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由于城市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善齐全、人口集中、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劳动收入高,对劳动力吸引力强,变成人口的迁入地。使城市劳动力增多,促进劳动分工更细,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而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落后地区,首先由于自然条件差、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导致经济落后。其次,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人口的增多等产生大量的劳动力,叫剩余劳动力。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进城打工,农村变成人口迁出区,促进了农村地区与外界的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改变落后的观念,开发资源,利于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农村地区因为劳动力的迁出使劳动力减少,不利当地经济的发展,却缓解了农村地区的人地矛盾,原因在于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城市化影响城市和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落后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出,使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进一步加重。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使青壮年比例升高,原有的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下降,使老龄化现象减轻。由于社会现象的变化,使国家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必须加强养老设施的建设,且将社会治安的重心转移到农村,“留守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安全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以上这些归根结底就是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郊区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成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等,农业种植面积随城市化的发展大大减少,农产品的产量急剧下降,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现在也备受国家的重视,政府已经采取严厉而果断的措施进行治理,保护耕地,保障农业种植用地,对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城市化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地理环境。城市化对城市地区环境的影响有多方面,经过认真归纳总结可以从几方面来描述。首先城市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城市绿地面积快速减少,城市原有的生物栖息环境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减少或灭绝,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同时城市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还有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污染城市及其附近的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城市化过程中,高楼大厦等钢性建筑增高增多,硬化面积不断扩大,使城市的地表雨水下渗量大大减少,蒸发量同样减少,城市环境对雨水的调节功能减弱,再加上城市工程建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且破坏城市自然排水系统,使城市内涝出现的几率增加,影响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更有甚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可见城市化严重影响城市水循环。城市化还改变城市城市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气温、降水。城市化过程中工业集聚,交通快速发展,排放大量城市废气,城市空气能见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城市大气的保温性能增强,城市中心区气温高于周围,城内大气对流运动增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产生“雨岛效应”和“雾岛效应”。当然,城市高大密集的建筑物还会影响城市日照、风向、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