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安排,从3月上旬开始,县人大教科文卫委组织部分教科文卫委委员就我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学习相关文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召开了有关单位及职校校长座谈会,并实地察看了泗阳中等专业学校、霞飞中等专业学校、育华职业学校情况,听取了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共有3所职业学校和1所职业培训中心,其中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属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霞飞中等专业学校和育华职业学校属民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中心隶属于县人社局。我县职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101人,在编教职工524人;开设有食品生物工艺、家具设计与制造、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烹饪技术工艺,计算机技术应用、护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美术设计、音乐艺术、幼师、财务会计、高铁乘务、高铁安检等20余个专业;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省品牌专业4个、省现代化专业群1个、省课改试验基地1个、省紧缺人才培训基地1个。县职业培训中心于2013年成功创建为市级创业基地,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近1500平米,总资产近200万元,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专职工作人员10余人,每年可培训3000余人。二、主要做法及成效1.围绕产业定专业。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三、四月份都根据全县产业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所开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专业设置能更好的对接本县产业需求。2015年,泗阳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和本县工业园区发展所需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霞飞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市场调研,打造机械类专业对接服务工业园区企业的汽车轮毂产业,打造纺织服装类专业对接服务园区各大轻纺企业,第1页共5页打造计算机应用专业、金融商务等专业对接服务泗阳电商产业园。2.围绕合作定动作。开展工学结合,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泗阳中等专业学校与晨风服饰、杉杉家纺、东滢服饰等企业制定工学结合计划,对在校的低年级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进企业锻炼1-3个月。同时缓解企业用工的应急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县育华职业学校积极参加县举办的各类招工活动,2016年为晨风集团服饰、海欣化纤、机械等公司推荐人才,特别是在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贫困残疾人自食其力技能培训等工作中赢得社会各界的人士一致好评。3.围绕需求定要求。随着我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员工的素质如何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县职业培训中心积极实施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对员工爱岗敬业、安全意识、专业技能素质等方面开展一系列专业化、特色化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参培员工的综合素质。县育华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学员学习效果和行为规范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设立每日检查督导制度,安排专人检查学员的行为规范和礼貌礼仪,由授课老师监督检查需要学习情况,并及时协调其他老师做好各类教学工作。4.围绕走向定方向。霞飞中等专业学校积极主动参予社会培训,从2013年以来,先后参加了劳动力转移、妇女劳动技能、扶贫、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培训涉及服装、家政、食品、纺织、养殖等11个种类,三年多来,共培训22937人,培训人数为全市第一。县职业培训中心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在初级技能人才培训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级技能人才培训范围,有效提升了参培人员的技能素质;抓住重点,扎实推进“syb”创业培训,引导企业老板进一步转变创业观念,提升创业综合素质,增强规避创业风险、做大做强企业能力。三、存在的问题1.职业教育在体制上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不同向。职业教育与地方人才市场需求对接不够。受企业及用人单位工作时间、组织能力、思想认识等因素制约,我县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第2页共5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规格质量等方面还做不到科学、规范、合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地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实效性不打折扣。2.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