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从倾听开始第六小学朱彩艳倾听,是世界上最美的动作!倾听----细心地听取。他要人得听觉器官去接受,还要用言语来传递信息,然后通过大脑的思考,带动人的思维活动,最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教育,就要从倾听开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就成最受欢迎的人。老师,要想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人,上课时就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倾听要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管学生回答的对与否,你都要去倾听,不要打断学生的话,让他把话说完。其次,教师要赏识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生的回答:1.老师先要倾听----还要思考-----做出回应。2.要用心听。第三,教师要认同学生的回答,而且要去接纳他的回答。总之,在课堂上,老师要问的好----而且要听的诚----还要应得准。想法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动笔)。学生好比玫瑰花,玫瑰开花是有花期的,早开晚开都是一样的美丽。上帝造人,赐予人类两个耳朵一张嘴。多听少说。现在的老师,就是想少听多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拒绝倾听。一位老师在上看图列式编应用题时,有一位老师写的是5-3=2或者是5-2=3,但是学生回答是5-5=0,老师问是这样吗?学生根据老师的语气来回答,是或者不是。二、虚应其事。学生回答,老师只是在说:“啊?哦、恩、好、坐下。”三、择期所好。例如有位老师在上《角的认识》课堂引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角字。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角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三角板的角,有的说墙角,还有的说牛角、羊角。老师点评道:“同学们说得真有意思!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角(指着黑板上的字)。”学生们小声议论到:今天可能是元角分的角。不对,可能学藏羚羊的角。四、武断评判。课例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该帮我爸爸买什么样的酒了……”话未说完,全班哄堂大笑,老师随即问全班同学:“这能算收获吗?”同学们答:“不算。”老师说:“对,这不能算是这节课的收获。”那位学生心有不甘地坐下。课例二:教学“梯形的认识”,师: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见过的梯形的例子。生:爬楼的梯子是梯形。师:嗯,好,还有谁来。生:车前盖是梯形。师:哦,你还知道“车前盖”,我都不知道,还有吗?五、打断话柄。1教学案例诸如此类的教学细节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课堂倾听意识的缺失与倾听能力的低下。第一位教师缺少课堂倾听的热心与耐心,动辄打断学生,武断评判,尤其是学生发言与教师课前预设相异时;第二位教师闻而不思,虚应其事,只是煞有介事地作“嗯、哦、好”等空洞的鼓励。其实学生的回答不严密甚至错误,梯子的形状是梯形,而不能说梯子是梯形。“车前盖”是立体的不是平面,也没有一组对边是平行,因此,更不能说车前盖是梯形;第三位教师虽然听了也想了,但没有准确把握学生发言的观点与要害、错误与精彩,或者说只选择符合自己思路的在听。数学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和生活中的角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究其原因,恐怕在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与“师道尊严”的根深蒂固。从本质上说,教师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的弱化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略。我们所说的主动倾听不仅是字面上身体向前斜着,用肢体语言表示关爱与注重,它包含着“专心”与“主动”的含义,它是一种心(神)、身、眼、耳的统整活动。即“用尽力量去听”。这里的“倾”字,类乎倾巢出动,类乎倾箱倒箧,类乎倾国倾城,类乎倾盆大雨……总之殚精竭力毫无保留。也许这样说有点夸张和矫枉过正,但是积极主动地倾听,“不仅专心地注意学生,能够聆听学生的话语内容,,而且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老师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这种感情注入的倾听方式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感受温馨,传递着教师的心怀;而且创设一种境界,唤醒学生对真理的渴求,彰显着教师的人格,凸现着教师个人的精神价值。有人说,中国教师不善于倾听,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