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游戏套圈教案【篇一:大班音乐游戏《套圈》教学反思】大班音乐游戏《套圈》教学反思一直以来,大班的音乐游戏都是热闹的、有故事情节,幼儿已经能很好的接受节奏欢快的音乐和歌曲,这就容易让幼儿在上课是容易兴奋,甚至不受控制。所以我选择了一节安静的音乐游戏《套圈》来让幼儿试一试,来考验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领悟力。这节课用了舒曼的钢琴曲《童年情景》,很舒缓温柔,是幼儿接触比较少的乐种。上课之前我还是对幼儿的表现怀有担心,怕他们对这种舒缓的音乐不感兴趣,或者失去听音乐耐心。课程进行中,孩子们的表现说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为这节课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们提前好几天学习了好玩的三人套圈游戏,这个游戏有难度,很有趣,孩子们很感兴趣。课程的一开始,以这个游戏带入活动,展示给大家,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孩子们直接进入套圈的游戏主题中。接着老师的展示示范,让幼儿看到了不一样的套圈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幼儿需要注意的是动作要优美,要跟着音乐的缓慢节奏进行。而老师的展示恰好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即要展示动作的要领,还要优美好看。幼儿很快发现了怎样做出优美的动作,也能简要说明动作要领。到了幼儿自由表演环节了,学过舞蹈的女孩子明显表现的要出彩一些,动作十分优美,男孩子虽然动作显得笨重了些,但是基本的要领都已掌握,这点很令我欣慰。接下来的三人表演时,我没有做过多的指导和干预,让他们自己探索,很快就有幼儿知道怎样表演更有秩序感,也恰巧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幼儿是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我们不能限制他们的自由发挥。整节课总体很不错,幼儿没有因为音乐节奏缓慢而不感兴趣,相反的很喜欢与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美中不足的是在音乐和动作的配合方面还是快了一些,以后还需要多多的学习感受和欣赏优美的舒缓音乐。【篇二:大班韵律活动:《套圈》】活动名称:大班韵律活动《套圈》活动目标:1、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学习套圈游戏的玩法,边唱歌曲边游戏。2、借助视频、腕花等方式掌握三人轮流套圈的玩法。3、体验三人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视频资料、腕花。活动过程一、熟悉旋律,学唱歌曲第一段。1、教师问题导入。师:有三个好朋友她们在一起玩游戏,她们是怎么玩得呢?2、教师范唱第一段加动作。师:三个好朋友是怎么玩游戏的?3、学唱歌曲第一段。(2—3遍)师:我们听着琴唱一唱。4、问题导入下一个环节。师: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到底可以怎么拉手?二、学习拉手的方法。1、教师示范拉手的方法。师:带花的人手交叉,紧紧拉住朋友的手。2、幼儿学习。*幼儿在座位上第一次尝试师:空手的人双手拉起来,带花的人手交叉,紧紧拉住朋友的手。*幼儿在座位上第二次尝试师:这次老师数123你们就能拉好吗?三、看视频,学习做第一段动作。1、看视频两遍。师:看一看老师们是怎样做的?唱到三人在一起围个小圆圈做了什么动作?唱到手儿拉着手我们作游戏做了什么动作?2、幼儿在座位上第一次尝试。师:我们也象老师们一样来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3、幼儿站起来表演。师:手不松,把最上面一层的手抬起来,中间一层,下面一层。三、学习套圈的方法。1、看视频了解套圈的方法。师:接下来又是怎么玩的?2、再看视频,师:他们用哪一层的手去套别人,被套住的人是向里跨还是向外跨?3、教师与幼儿共同示范。师:上面的手抬起来,套住别人蹲下来。里面的人向后跨出来。4、幼儿尝试第一次套圈。5、看视频,学习边唱歌边套圈。师:唱到什么字的时候套住别人蹲下来?唱到什么字时从圈里跨出来?6、幼儿尝试边唱歌边套圈。*第一次配乐套圈师:老师唱你们来玩。*第二次配乐套圈师:自己唱歌自己套。四、完整游戏。要求:边唱歌边游戏。五、延伸活动。观看第三段,讨论第三段的玩法。评课:【篇三:套圈游戏-教学教案】宝宝邮编:362608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2、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