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载于《第六届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新型干法窑的目标产量推导及其工程实践陈晓东,高玉宗(北京四方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9)摘要:本文提出了新型干法窑的两个目标产量;简要介绍了实现目标产量一的设计思想和推导方法,以及运用该设计思想在工程设计和生产中的实践效果;简要介绍了实现目标产量二的设计思想,以及在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热工推导论证了未来的新型干法窑实现目标产量二是完全可能的。关于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的产量,不同的科研机构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也先后归纳出的多种不同的计算公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的设计和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不是狭义上的窑外分解技术,其技术的发展不仅与预热分解系统不断优化密切相关,还与回转窑、燃烧器、冷却机、高温风机、窑的密封装置、烧成系统锁风阀等生产装备的改进,与耐温、隔热、耐磨、耐腐等新型材料的不断开发研制,与原料预均化技术、生料均化技术、高效破碎与粉磨技术、电子计量及控制技术、X荧光分析在线检测技术、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仪表等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早期提出的那些经典公式与当前国内外的先进生产水平相比,存在了较大的偏差。当代的科研机构和学者,如南京工业大学李昌勇和武汉理工大学李建锡等,在提高新型干法窑产量方面作了重要研究工作。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在挖掘回转窑系统的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新型干法回转窑的产量方面作了进一步实践工作,并已经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根据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笔者深刻地感到新型干法技术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出现“瓶颈”都会影响产量的提高,只有在同时发挥回转窑系统和预热分解系统功效时(相应的其它配套技术发展也应跟上),系统才可望达到更高的理想产量。关于新型干法窑的产量,笔者提出的两个目标产量见表1,其设计思想、推导过程、实践经验简单介绍如下。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表1新型干法回转窑的目标产量窑直径(m)Di(m)截面热负荷qA(×107kJ/m2h)产量一(t/d)产量二(t/d)Φ2.52.141.48568241164Φ2.72.341.523010561492Φ2.82.441.585212221727Φ3.02.641.648215232152Φ3.22.841.708818712644Φ3.32.941.738420662919Φ3.53.101.784524153412Φ3.63.201.812826473740Φ4.03.601.921637925358Φ4.33.861.989045746463Φ4.64.162.064155907899Φ4.74.262.088559748441Φ4.84.362.112663749006Φ5.04.562.1600723210219Φ5.24.762.2064810711455Φ5.55.062.27419507134331实现目标产量的设计思想回转窑目标产量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提高熟料产量的前提是要提高烧成系统的总的燃料燃烧能力,即回转窑和分解炉的燃料燃烧能力。1.1达到“产量一”的设计思想回转窑的实际生产能力主要受截面热负荷、截面风速、工作温度这几个参数的影响。特定原料和特定率值下熟料的烧成温度是一定的,而截面热负荷与截面风速又是相互关联的一对参数,所以在截面风速不超标时,计算回转窑产量时可采用截面热负荷这一参数作为基本计算依据。事实上,目前正在生产的传统预分解窑和部分经改造后的预分解窑,其截面热负荷与湿法窑、余热发电窑、预热器窑等烧成带的截面热负荷相比,反倒是偏小的这也就为提高预分解窑的截面热负荷,大幅度提高传统预分解窑的产量带来了空间和可能改造后达到“产量一”的设计方案是以其它窑型已经实现的烧成带截面热负荷为依据,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窑头的用煤量,挖掘回转窑的生产能力,并根据按常规设计的窑头与窑尾用煤比例关系,通过对预热器、分解炉的技术改造,使其结构、炉容等能够适应窑尾用煤量的提高,满足提产后的要求,大幅度提高熟料产量。在原燃材料条件较好,系统配套完善时,能够达到“产量一”的目标值。目前该种技术改造方案已在某些规格的窑型上(如我们设计的吉林四平石岭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