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儿歌教案大全【篇一: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你姓啥》及点评】活动目标:1、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地诵读童谣。2、感受问答式童谣的诙谐、幽默,体验用方言诵读童谣带来的乐趣。3、能尝试着用发音相似的词语进行替换、创编童谣。活动准备:童谣配乐录音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小朋友,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知道自己姓啥吗?2“”、游戏:我问你答二、欣赏、理解童谣1、欣赏第一遍童谣2、提问:刚才童谣里的小朋友姓啥呀?你觉得刚才的童谣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呢?你觉得有趣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欣赏第二遍童谣)3、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喜欢哪一句?三、学习童谣1、幼儿问教师答或教师问幼儿答的方式诵读。2、一起边拍手边诵读童谣。(变换拍手的方法多练习几次)3、幼儿两两相对诵读,可用相互击掌的方法增加乐趣,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有节奏地诵读。四、简单创编童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姓,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姓也编到这首童谣里去,好吗!大班童谣《你姓啥》活动点评陈丽红这是一个实在的语言活动,选材于地方方言特色童谣,录音是活动的唯一教具,孩子在说说、听听、学学中,在反复的看似老套却不乏生动趣味的高密度练习中,学会了有节奏地念童谣,体验了特色文化的独特性,促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活动选材大胆却合适,形式简单却生动,教具单一却高效,引导为主却无痕。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落实,师幼有效互动以及教师教育机智的美。我结合今天的教学展示给大家简单介绍磨课过程中的思与获:一、吃透教材,难点前置《你姓啥》是语言课题组首先确定下来的大班童谣教学内容之一,仔细分析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是一首江阴传统民间童谣,用方言念白的独特增强了童谣的趣味性,能勾起大班孩子的好奇,能使幼儿了解到语言的多样性,在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过程中能无形增强幼儿判断力、理解力,加深孩子对家乡语言的熟悉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从而浓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你姓啥?我姓黄。撒个黄?草头黄??童谣围绕幼儿熟悉的姓氏展开,通篇采用了问答和接龙的文字表达形式,琅琅上口富有节奏,独特有趣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能吸引孩子学习欲望;3、在掌握童谣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可进行现有格式仿编的填空游戏:你姓啥?我姓*??幼儿根据自己的姓进行填空将童谣填完整,可以是同字、同音、谐音,能力强的编长一点,取巧的尽快绕回童谣“中原有内容,最后只要绕回到2009”年,我来海你摆个年就都成功了,本土童谣同样富含着语言文字的艺术美。现在的孩子从小讲普通话,大部分孩子对方言比较陌生,如何将方言巧妙引入教学是首要解决的难点,任老师处理得不露痕迹:先让孩“”子自由讲讲自己姓啥,接着做个我问你答的游戏,游戏前老师强调“”听老师是怎么问的,想想你应该怎么回答,这个要求至关重要,因为这时老师是用方言问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也用方言来回答。果然不出所料,刚开始孩子们有点懵了,在重复要求、在快乐大笑、在老师“”的追问下孩子们顿悟哦,老师是用江阴话问的。接下来老师逐一和“”孩子玩我问你答,游戏中及时加强个别辅导。记得第一次磨课时老师先让孩子介绍自己和父母的姓氏后老师直接欣赏童谣的录音,孩子学习兴趣浓厚,但就是学不会用江阴话念童谣,于是听了好几遍录音,练习的时候老师也得一直提醒感觉比较累。这样难点前置的修改既引发了孩子学说方言学念童谣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学会了童谣的前两句,找到了方言念童谣的感觉,为后面的学习降低了难度。二、把握特点,策略得当此次童谣教学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让孩子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内容并能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合作游戏,活动形式、教学方法、组织策略都是为之服务的。活动只有游戏引入、欣赏学习和填空仿编三个简单实在的环节,其中欣赏学习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欣赏安排了三次,每次欣赏前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次要仔细听童谣中小朋友他姓啥,目的是掌握童谣的第一、二句;第二遍听童谣和平时念的儿歌有什么不同,明确这是江阴方言的传统童谣,感受方言童谣的独特“韵味;第三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