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页第1课跟踪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__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B.铜器C.铁器D.骨器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B.西汉C.南北朝D.唐朝3.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A.原始社会B.夏朝C.商朝D.西周4.下列属于不属于灌溉工具的是()A.翻车B.筒车C.耧车D.风力水车5.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7.控制翻土方向和调节犁耕深浅的耕作工具分别是()A.耦犁犁评B.犁评犁壁C.耦犁犁壁D.犁壁犁评8.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9.《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出现B.牛耕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10.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表明了A.垄作法得以推广B.套作制的普及C.一年二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12.“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页共3页第1页共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页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从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原始畜牧业出现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C.农业生产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D.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具备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之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材料四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5.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材料二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第3页共3页第2页共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页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取一偿二为倍称举称也。今俗所谓举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