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理念与技术讲座二O一O年十二月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9页目录一、隧道施工管理的基本理念………………………………………………………2二、隧道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5三、隧道施工技术要点………………………………………………………………6四、不良地质现象的处治……………………………………………………………14五、铁路隧道围岩基本分级…………………………………………………………20六、监控量测…………………………………………………………………………24七、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主要方法简介……………………………………………25第2页共29页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9页隧道施工管理的基本理念严格按验证或修正后的设计施工,密切关注围岩和支护的变化,依据监控量测反馈的信息,按程序及时修正设计,真正实现全过程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支护能力和选择科学合理的人工支护形式及参数,以求满足隧道功能,实现经济、安全、生态、环保之目的。我认为这就是隧道施工管理的基本理念。严格按两阶段设计施工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责职和义务,但就隧道工程师而言,仅严格按两阶段设计施工是不够全面与准确的、同时也肯定的说是不行的。其原因:1隧道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的一种纵长形式的地下结构,它的全部内容和过程都离不开“石头”“水”和“泥土”。并都是在地下完成的。2地质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由于工程地质勘察手段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深埋隧道地质钻孔等勘察手段代价较高,在两个阶段施工图中提供的地质资料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反映实际地质水文情况。3在隧道开挖前就目前国内外勘察手段和技术来说要想获得高精度的地质信息是困难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办不到的。所以两阶段施工图的设计只是隧道开挖前的一个预设计,它所提供的围岩级别,支护形式及其参数仅是一个参考。同时我还要告诉大家在目前国内的隧道设计很少是靠计算设计的,而通常都是依靠经验类比法出的图。以现场开挖过程中监控量测所得数据重新评价隧道两阶段施工图对围岩的判释及支护的结构的事前设计(即预设计),然后重新设计(即变更设计)符第3页共29页第2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9页合围岩动态的支护参数,再根据变更后的设计进行施工,这个过程称为信息化设计,动态施工,由于该工作是在施工过程中完成的又称之为现场临床诊断式设计与施工。简而言之:由于地质的“三性”和勘察手段的局限性,及经济,时间的不允许,所以两阶段的施工图仅是一种预设计,只有通过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及时按程序变更设计修正参数进行动态管理,使之实现隧道功能,经济、安全、生态、环保之目的。上述观点的理论依据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LO—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060—2009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F—9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根据自己对隧道施工相关规范,文献资料的学习理解,结合本人40多年与岩石、泥土、水、钢筋、水泥相伴,在地下工程中摸爬滚打,我深知岩石的复杂,水的无情,泥砂的无奈,历尽艰险饱经风雨。我的体会是:1、地质与水文是一门浅可用手摸到深又探不到底的神秘学科,要管好隧道就必须具备基本的地质水文知识。学习理解掌握地质水文的自然规律并科学合理的判释围岩,确定支护类型。2、因为地质具有突变性所以隧道施工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不能唯书,不能唯图,只能唯岩,只能唯水、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3、隧道施工管理要道循“岩变我变”“水变我变”“地变我变”“时变我变”的原则。4、在不同地质水文的条件下隧道施工要遵循“三原则”和“三严格”的工作方法。a、三原则即探明一米,掘进一米的原则,岩变我变的原则。管超前,先排水、短进尺、快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的原则。b、三严格即严格管理、严格工艺、严格纪律。5、隧道施工围岩越差,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