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醇——《社戏》1+X整合学案教学目标:1、梳理文中主要事件,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记叙详略得当的特征;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3、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农家少年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优秀品质和"我"与农家少年的诚挚情谊,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教学内容:《社戏》《水乡的日子》《我的梦想》、《月迹》、《童年想做的两件事》、《那场有趣的“假死游戏”》、《难忘童年的豌豆》、《融融绍兴,一城好戏》、《听戏》《木偶戏》《看戏》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全文内容。【交流点拨】写“我”十二岁时来到平桥村后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经历。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交流点拨】看社戏3、文章围绕线索写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详写,哪些事情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详写:(3)(4)(5)(6);略写(1)(2)(7)二、品读戏前波折——分析细节(1)叫不到船(2)外祖母很气恼,母亲很为难(3)“我”的想象(4)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5)双喜和十几个别的少年的出现【交流点拨】作用:(1)写心情的抑郁,就是波澜;(2)增加的故事情节的曲折;(3)表现了外祖母、妈妈的关爱和乡亲的友善;(4)没有双喜的出场和有关其他朋友的集体出场(“十几个别的少年”),故事就无法展开;(5)抒写了友情,为月下航行和月下偷豆进行美好铺垫;(6)将少年朋友们巧妙地聚集到“航船”这个场景上,表现了一群美好少年的形象。三、美读品析——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平桥村环境美吗?请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交流点拨】朗读“夏夜行船”(10-12段)及“月夜归航”(22、23段),引导学生结合文句,从多感官、修辞、颜色词等角度去品析。教师适当点拨,并引导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四、合作探究——人物主题用笔标划出文章中描写“双喜”和“六一公公”的句子,请用“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双喜(六一公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回答。五、拓展延伸——体验反思那夜的戏好看吗,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吗?结合相关语句和自身体会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交流点拨】“我”之所以认为是最好的,那是因为在那夜的偷豆和看戏中,“我”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们热情、友好、聪明、能干、朴实、无私的真挚情怀。流露出“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这其实也就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六、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心得平桥归省乐趣多,钓虾放牛多快活。登船看戏心难耐,月夜行船景动心。船头看戏难尽兴,月下归航拾豆趣。童年美好易消逝,劝君惜取眼前时。七、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社戏》一文按理应该详细描写所看到的戏,但文章对戏的内容写得很简略,而且还说“戏”令“我”很失望,这是为什么?(通过“看戏”这条线索来写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展现江南水乡那如画的美景和古朴纯真的民风民情。)2、找出文章中能够表现平桥村民风民情的语句,并进行品析。①孩子们所做的一些趣事②细腻的景物描写。③个性化的人物刻画。④恰到好处的抒情议论八、探究主题丛书文章(一)忆趣事1、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1、2、3、4、5、7回忆了童年哪些事情,反映了作者的童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任选两篇进行概括)师生总结规律1:抓住文章中的叙事。(二)赏美景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1、3、7,勾画出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试着分析,这样的美景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师生总结规律2: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悟人情3、阅读主题学习丛书1、2、4、7,圈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分析人物个性特征,感受纯真的人情美。师生总结规律3:重视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四)浴民风4、阅读主题学习丛书7、8、9、10、11,找出最能体现出该地方古朴民风民情的语句。畅舞人生——《安塞腰鼓》1+X整合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