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加点词,再翻译全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内容理解】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邹忌以设喻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4、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5、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6、齐王是一个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7、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最后写纳谏的结果。作用:突出了邹忌的善谏;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心。8、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9、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0、文章开头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说明邹忌外形魁梧美丽和邹忌自觉自己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心理。11、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2、吾妻之美我者(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4、闻寡人之耳者(闻,)【一字多义】(一)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2.吾妻之美我者()3.孰视之()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5.暮寝而思之()6.由此观之()7.吾妻之美我者()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9.王之蔽甚矣()10.臣之妻私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2.数月之后()13.燕,赵,韩,魏闻之()(二)朝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于是入朝见威王3.朝服衣冠(三)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四)于1.欲有求于我也2.能谤讥于市朝C.皆以美于徐公(五)修1.乃重修岳阳楼b.内修政理3.邹忌修八尺有余(六)诚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帝感其诚()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今:2.窥镜窥:古:今: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今: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今:5.能面刺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