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1页
1/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2页
2/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3页
3/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 3 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日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教具准备 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日,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 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 216 年)共 245 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